材料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第一次接触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第一次接触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要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明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明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之传统与将来》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14答案解析
答案:示例1:
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变革趋新。
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国人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逐渐摒弃“天朝上国”的观念,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使得中国迈出学习西方文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一步认可西方的技术优势;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康有为等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认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西方立宪制度的思想,把中国学习西方带入制度层面;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积极传播“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大力批判儒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启蒙底层民众,传统文化逐渐在西方价值观的洗礼下变革趋新。
结论:在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严重挑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传统文化不断被批判、颠覆,在新时代的洗礼中变革趋新、熔旧铸新。
示例2:
论题:在西方侵略下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虽然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承认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但并未涉及文化变革的层面;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学习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充满自信;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康有为等人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思想,足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虽然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甄别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较为理性的反思。
结论: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传统文化虽然遭到猛烈的冲击,但是其价值内涵依然有颇多可取之处,并得到一众知识分子的支持与坚守。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发展。应根据题目的主题拟定具体论题,可从变革和坚守中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若选择变革,重在分析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论述过程中要结合其特点和影响;若选择坚守,可结合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特别是对儒学的态度,从而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作用,承认其在近代的价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