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解析】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句意,结合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以及词语间的搭配关系(如“劫掠州县”“治……事”“不识兵”)等判断。原文标点为: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
11、A【解析】“文武官员”不正确,吏部只掌管文官,武官归兵部掌管。
12、A.【解析】“派去人质”不正确,原文为“纳质使还”,意为让贼寇派出人质后,放他们回去。
13、(1)御史前往察看(巡视),回来说:“杨畋曾在山下作战,人们乐于被他任用,现在要歼灭贼寇,非杨畋不可。”(“按”“为”“殄”各1分,句意2分)
(2)杨畋就率军从岭外出击,经历夏秋,总共作战十五次,贼寇溃败,杨畋感染瘴疾返回。(“涉”“凡”各1分,“出岭外”省略句兼介宾短语后置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杨畋,字乐道,是保静军节度使杨重勋的曾孙。考中了进士,授官秘书省校书郎,两次升职为岳州知州。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抢劫州县,杨畋升任提点本路刑狱,专门负责捕捉盗贼事务。于是招募智勇之士,深入徭峒追击。但南方人长时间没有打过仗,士兵大多畏惧。等到在孤浆峒作战时,前军失败,大军全部溃败,杨畋跌到岩下。幸得浅草衬垫没有死。最终勉励士兵平定了六峒,因战功升任太常博士。一年多后,贼寇更加猖獗。御史前往察看(巡视),回来说:“杨畋曾在山下作战,人们乐于被他任用,现在要歼灭贼寇,非杨畋不可。”贼寇听说杨畋到了,都恐惧,越过山岭向南逃走。又诏令他前往韶、连等州招安他们。杨畋于是与贼人约定让他们出峒,给他们田地让他们成为百姓,而转运使却要授给他们官职、送予钱财,让他们派出人质后将他们放回。杨畋说:“贼寇攻袭抢掠湖、广七年,杀的人数都数不清,现在让他们钱粮充足、占据峒穴,在这种形势下不久一定会再次作乱。”第二年春天。贼寇果然又从阳山出动。杨畋就率军从岭外出击,经历夏秋,总共作战十五次,贼寇溃败,杨畋感染瘴疾返回。蛮贼平定,杨畋希望恢复旧职,改任尚书屯田员外郎、直史馆、随州知州。再任起居舍人,任河东转运使。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升任吏部员外郎。奉命出使契丹,因为曾伯祖杨业曾经被契丹陷害,推辞不去。很久之后,提拔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判吏部流内铨。上奏说:“希望挑选宗室中的贤者,让他在宫中侍奉皇上用膳,为国家政权(立储)考虑。”嘉佑三年冬,黄河以北地震。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食。杨畋又上疏说:“汉成帝时,日食地震,哀帝、平帝时,嫡系子嗣屡次断绝,这是上天用来示警的。陛下应早立太子,以酬答天意。”改任知制诰。去世后,追赠右谏议大夫。杨畋出身将门,改变志向喜爱学问,被士大夫称道。在山下征讨蛮贼时,家信到了,当即烧掉它,与士兵同甘共苦,打败各峒贼兵。等到任职岭南,因无功被降职,声誉于是衰落。他性情清正耿直谨小慎微,每次上奏事情,一定要打开奏章的封套多次后才呈送。自己生活很节俭,在郡里接待客人,即使是监司到来,也不过是几样菜果而已。去世时,家里没有积蓄,朝廷特赐给二百两黄金。其后端午节又追赠讲读官,皇上亲自写有飞白体的扇子,派使臣特意赏赐放在他的棺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