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疫情期间,中国的物流承担起救援物资运输的主力军。②在疫情爆发之初,物流企业从多级配变为直达配给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疫情期间,中国的物流承担起救援物资运输的主力军。②在疫情爆发之初,物流企业从多级配变为直达配给,③让救命物资第一时间抵达了最需要的地方。④快速物流业开通首次全球救援绿色通道,⑤利用全球性网络与物流干线大动脉向疫区输进米面、蔬菜、药品、食品、日用品等救援物资。⑥在无数实施封间管理的小区,⑦快递小哥成了“民生保障员”。⑧将新生儿奶粉、糖尿病人特殊食品经由小哥送进小区,⑨帮助人们守住这座隔绝病毒的"堡垒”。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①“承担起救援物资运输的主力军”动宾搭配不当,将“承担”改为“成为”或在“主力军”后加“任务”;
④“开通首次全球救援绿色通道”定语状语混淆,位置不当,“开通”和“首次”位置互换;
⑤“米面、蔬菜、药品、食品、日用品”分类不当,删除“食品”;
⑧介词赘余,删除“将”。

答案:
①“承担”改为“成为”或在“主力军”后加“任务”;
④“开通”和“首次”位置互换;
⑤删除“食品”;
⑧删除“将”。
【点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清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贵州省桐梓县以往随处可见的方竹。如今既绿化了荒山,更让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富裕生活。该县将方竹定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方竹种植。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10亿元,建设百万亩方竹笋基地。同时,该县重视培育产业品,推动方竹笋销牌售从个体、分散经营模式向龙头企业统购统销模式转变。此外,桐梓县还先后引入企业,落地建设一批方竹笋精深加工项目。新引进企业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2亿元左右。如今,桐梓县近户群依靠方竹走出贫困。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
【解答】回答本题,主要从新闻的导语部分,也就是第一句话入手即可。从“贵州省桐梓县以往随处可见的方竹,如今既绿化了荒山,更让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富裕生活”可以得出主要内容为“方竹让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剩下的句子都是在阐述贵州省桐梓县如何利用方竹致富的,“该县将方竹定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方竹种植。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10亿元,建设百万亩方竹笋基地”可以提炼出“提升方竹种植的规模”,“该县重视培育产业品,推动方竹笋销牌售从个体、分散经营模式向龙头企业统购统销模式转变”可以提炼出“培育产业品牌”和“转变统购统销模式”,“桐梓县还先后引入企业,落地建设一批方竹笋精深加工项目”可以提炼出“引入企业建设精深加工项目”,将提炼的句子总结归纳成答案即可。

答案:
贵州省桐梓县提升方竹种植规模,培育产业品牌,转变统购统销模式,引入企业建设精深加工项目,实现了脱贫致富。
【点评】新闻标题有单标题和多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之分,其中正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引题和副题用以说明背景、概述意义,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考试通常要求写单标题,并有字数限制,因为标题要求高度概括,因此提炼时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只要求两个必备因素--人物(或单位、事物等)、事件,用语一般较直白、简洁,有时可运用比喻、借代、双关、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