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一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

(四)阅读文章,完成15~17题。(10分)
保护野生动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一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 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须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轻易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于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必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大家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市场的规范和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防范病从口入,守护全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彭飞)(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有改动)
材料二
科学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为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传播创造了条件,从而危及公共卫生安全。
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直接涉及野生动物的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野生动物保护法。有专家认为,尽管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有相关禁止性规定,但禁止范围相对较窄,建议系统建构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管理制度。
依照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该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为“珍贵、濒危和有益的、有价值的”野生动物,而蝙蝠、旱獭等具有潜在公共健康风险的物种,反而作为一般动物被排除在该法调整范围之外。
长期以来,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绝,宋华琳分析认为,我国现行野生动物执法网络相对较弱,就野生动物监管而言,林业和草原部门的监管资源相对有限,而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责的监管事项众多,野生动物交易相对分散、隐蔽,很难进入监管部门执法的优先顺序。
(张璁) (选自 《人民日报》2020年2月20日,有改动)
材料三
从源头控制风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风险”。管住滥吃的嘴,扩大法律调整范围是关键。
除了在法律层面规制非法交易和滥食等违法行为,决定还倡导社会各界在移风易俗上共同努力。应该推动形成这样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滥食野味就是不文明、不健康、不道德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应从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层面入手,引导公众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杨学博) (选自 《人民日报》2020年2月28日,有改动)
15.从上述材料看,一些人食用野生动物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会带来什么后果?(3分)
16.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存在哪些短板? (3 分)
17.加强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4 分)
15.(3分)一是为了尝鲜,二是为了所谓的滋补(2分)。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为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传播创造了条件,从而危及公共卫生安全(1分)。
16.(3分)一是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的禁止范围相对较窄(1分);二是部分潜在风险动物存在监管“空白”,排除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外(1分);三是我国现行野生动物执法网络相对较弱(1分)。
17.(4分)管住滥吃的嘴,拒绝食用野生动物(1分),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1分),对于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必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1分),系统建构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管理制度(1分),拓展法律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范围(1分),强化我国现行野生动物执法网络(1分),倡导社会各界移风易俗,引导公众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分)。(答对四点得4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