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然而,(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        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耗。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     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     ,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应      ,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
B. 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C. 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
D. 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设身处地    不由自主    冷若冰霜    包办代替
B. 设身处地    情不自禁    拒人千里    越俎代庖
C. 身临其境    情不自禁    冷若冰霜    越俎代庖
D. 身临其境    不由自主    拒人千里    包办代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B. 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C. 如果过度地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D. 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为与上文“乐于助人……能收获满足”反接,补写句开头就应说“没有获得快乐”;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句子后边就须是“身心俱疲”;而且,“非但……反而……”,使用相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更有出人意外的对比效果。比较而言,D项最为恰当,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能够感受和体谅别人,故选用“设身处地”更恰当。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受他人情绪影响,故选用“情不自禁”更恰当。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冷若冰霜: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句中用以与“过分介入”对比,故选用“拒人千里”更合语境。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句中不是指为人办事,而是比喻“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故选用“越俎代庖”更妥帖。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存在不合逻辑和成分残缺的语病。A、D两,“危害身心”仍然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的问题;B项,“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比较而言,C项修改最怡当,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