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选举”,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擢第”,意思是科举考试及第。“遵彦”分别作为“选举”“擢第”的主语,“秀才”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D。
“射策”,意思是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五条”为“射策”的宾语,不需要断开,排除C。
句意: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帝王登基时必要登泰山祭天地”错误,古代帝王登基时不是一定要登泰山祭天祭地。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虽略有瑕疵”错。“不加治点”指不需要做任何修改润色。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沈滞”,仕宦久不迁升,此处只要理解为得不到官职或官职不升、仕途不显即可;“润身”,使自身收益;“尤”,埋怨,怨;“谴”,谴责。
(2)“贵显”,显贵,地位高;“凡”,凡是;“动”,动辄,动不动,常常。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结合“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分析,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李德林文章学识卓然出众,风神器宇颇似栋梁之才。
结合“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分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主要从治理国家的本领和作文赋诗的能力方面概括。
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任城王高湝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高湝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让你长久地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升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我,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之才太多呢?”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需做丝毫修改润色。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许多为官的好友,亲自替他调制汤药,但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开皇五年,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我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让李德林承袭。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凡是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更加恨他。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