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给漫画拟一个题目。要求:至少包括画面中的一个事物,不超过10字。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请战书叠成厚厚一摞(luò),汗水浸湿全身,摘下口罩露出印痕、压疮……这一帧帧感人的画面,让我们相信雾霾终将消散,霁(jì)月必定到来。
B. 昔日肮脏的煤矿在停产后已渐渐“变身”,因为与云冈石窟毗(pí)邻,这两张大同的名片还“珠联壁合”。凤凰涅槃后的大同煤矿焕然一新,但街道仍保留着古老风貌,井下巷(xiàng)道蜿蜒曲折,黑魆魆的矿脉触手可及。
C. 故宫博物院“珍秘翰墨——清宫藏善本碑帖(tiě)特展”精选了大量清代宫庭摹刻、传拓(tà)的名品展出,吸引了广大书画爱好者和文史研究者前来观摩。
D. 经年累月,只有日月星辰从山顶上走来走去。每当夏日黄昏,大山的林梢间便会聚集着混混(hún)沌沌(dùn)的氤氲(yīn yūn),长久不散,直至深夜,万籁俱寂,山壑腹地便会隐隐传出地裂般的轰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珠联壁合”的“壁”字形错误,应为“璧”,“巷道”的“巷”读音错误,应读“hàng”;
C.“碑帖”的“帖”读音错误,应读“tiè”;“宫庭”的“庭”字形错误,应为“廷”;
D.“混混沌沌”的“混”读音错误,应读“hùn”。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井水清冽有加,人称“范公井”,据说为范仲淹所修。【甲】民间相传范仲淹用井中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
正东有祠堂,祠中不只供奉范公像,还供着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千竿翠竹,蔚然成林。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乙】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浊酒一杯家万里”,戎马倥偬的繁忙生活; 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 【丙】回忆着贬谪地方,见到的民生疾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振聋发聩。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只 B. 蔚然 C. 戎马倥偬 D. 大彻大悟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B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A项,“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表递进,后面的“还”与之相呼应,使用正确;
B项,“蔚然”指草木茂盛,也可指文采华美。这里指翠竹生长茂盛,使用正确;
C项,“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范仲淹是文官,不能用形容军务繁忙,使用错误;
D项,“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里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表现范仲淹超越个人忧乐,以利民为宗旨,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的思想境界,这里“大彻大悟”使用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可以帮助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段,因此,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文本的有效信息,还要观察文段中的标点符号。平时应该勤于总结常见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然后熟练记忆。甲乙丙三处涉及到的标点是双引号、冒号、逗号、句号。双引号中的内容若是直接引用(判断的根据就是看双引号是否紧邻冒号,两者紧挨着出现一般是直接引语),引文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放到后引号里边,比如甲的第二处引用;若间接引用成为作者说话的一部分,结束后句号等标点放到后引号往外边,比如甲的第一处引用。乙处主要区分顿号和逗号的用法,顿号的用法: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逗号的用法:句中的并列成分或并列分句之间可以用逗号。逗号和顿号的主要区别在于: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而逗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井亭下”“竹林中”是并列词语,所以中间用顿号;而“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两个短语,在这小院中”后边应该用逗号,所以乙处标点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扬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
B. 充分发挥陕北冰雪资源的优势,补齐冬季旅游短板,真正使“冷资源”变为热产业,这既是推进陕北旅游产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陕北旅游产业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
C. 欧洲科学家团队报告称,全球海平面在不到400年的时间里明显上升了12米至14米,其原因是大约14650年前,欧亚冰盖局部发生崩塌所导致。
D. 中国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信用,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行为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发扬……作用”搭配不当。应将“发扬”改为“发挥”。
C.结构混乱,“其原因”和“所导致”杂糅,删掉“所导致”。
D.语序不当,“如果”位置不当,应调到“上市公司财务”的前边,因为分句主语不一致。
故选B。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修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使命,____,这意味着他要一路跋山涉水,更要一路降妖伏魔,不能偷懒。其实这象征了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____,而在于过程。____,但是这么多“劫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种种障碍的象征。
答案】    (1). ①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    (2). ②人生最大价值不在于目的(结果)    (3). ③虽然唐僧师徒共经历了八十一难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这意味着他要一路跋山涉水,更要一路降妖伏魔,不能偷懒”分析,此处主要讲孙悟空西天取经的使命是护送唐僧一步一步到西天去;第②处,结合“而在于过程”分析,需要注意关联词“不在于……而在于……”,此处主要讲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第③处,结合“但是这么多‘劫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分析,此处主要讲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的八十一难。
6.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给漫画拟一个题目。要求:至少包括画面中的一个事物,不超过10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中人物的特点。
答案】(1)妙笔生花,蜗牛成牛。
(2)不在工作上用力,而在总结上用心,夸大其词,任意发挥,瞒天过海。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把握图的类型,如本题属于漫画,然后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两问,一是“给漫画拟一个题目”,二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中人物的特点”,接着就要观察画面,看画面由几部分组成,漫画的主体是什么,图上夸张变形的部分是什么,要反映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从图上来看,画面内容为一个人正持笔写工作总结,他拿着放大镜,对准蜗牛寻找依据,结果在总结中把蜗牛变成了牛,据此可知,漫画意在讽刺夸大其词的作风。第一个问题是拟标题,且要求“至少包括画面中的一个事物”,可见所拟的标题中至少应该包括“蜗牛”“牛”这两个事物中的一个;第二个问题要指出漫画的讽刺性,即讽刺那些不在工作上用力,而在总结上用心的工作作风。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第一,激发感官,转换画面。注意观察、捕捉图画的细节,把握图画的深层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画面信息。第一步,要细致观察画面的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画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第二步,要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和人物,看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第三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第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观看图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内容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精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