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学教师 [法]巴比塞 天气很热,可以听见苍蝇在飞。除了苍蝇嗡嗡地叫之外,还有一种有节奏的、单调的嘈杂的低语声传到墙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学教师
[法]巴比塞
天气很热,可以听见苍蝇在飞。除了苍蝇嗡嗡地叫之外,还有一种有节奏的、单调的嘈杂的低语声传到墙外。这是一所小学,这所小学的内部和世界上所有的小学内部一样:一排排黑色的小书桌,许多个小脑袋也是黑的(在桌子的方形上露着小脑袋的圆形)在这些中间,一个男子好似巨人样出现在那儿:那是小学教师。
像世界上所有的小学教师一样,他施展着出奇的技巧和耐心,以吸引和集中三十个小脑袋的注意力,并要把现实世界的广阔形象往这些小脑袋里面灌输一部分。
这位小学教师名叫巴多梅罗·佐里。他是一个安详,淳朴而又温和的人。全村人都说他认真仔细,在村子这狭小的圈子里,他那严格守时的习惯人人称暖。要是万一他上课迟到,人们就会下这样一个结论:那一定是时钟跑快了。
他在思想上也像在生活上一样以严正的态度要求自己。他的一些主张并非是大家都欢迎的,特别是那些有关于团结与合作的主张。所以有些人说他是一个赤色分子,有些人在他们内心里,在他们那可怜的奴隶的内心里感到奇怪:一个人竟然同时又是赤色分子,又这样诚实。但就是这些人也不禁对巴多梅·佐里肃然起敬。
卡瓦达的两位重要人物,两位穿黑袍的人,神甫和他的助理,他们却别有看法。他们挑不出一点可以攻击小学教师的地方——除了他对于自由以及大众福利的魔鬼般的见解之外——因此就越发怀恨他。
神甫和神甫助理监视着小学校——这是塑造下一代的车间。假如要想掌握未来,就应当先把学校抓在自己手里。
神甫和他的影子——神甫助理对这个过于诚实、过于独力自主的小学教师怀有不共戴天之仇——特别是由于小学教师得到大家的同情,他的危险性也就愈大。然而因为在他的行为和言论中找不到一点真正具有破坏性的东西,那就得想别的办法来整他了。
在今天这个不幸的西班牙,教士们有权闯进学校,监视教学活动。
我说的那天,正在上着课,门忽然开了,阴暗的课堂里显出一小块亮光。两个穿黑袍的人就从那块亮光中走了进来。接着,他们便站在那里,听起课来。
佐里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他正在向小儒昂尼托提问,这孩子挺胆怯,也许是没有好好听讲,结结巴巴地说:“正义……平等……”
神甫向前跨了两大步,蓦地站在孩子面前,怒气冲冲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儒昂尼托被问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班上最好的学生,十四岁的路易士想显示下他刚才好好听讲了,并且记住了教员的话,便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背了一通:“神甫大人,人是平等的。”
“岂有此理!”那穿黑袍的人大声喊道。他一边往前冲,一边把拳头一直伸到这好学生的鼻子底下。“岂有此理!这是违反教义的。上帝从没有说过人是平等的,而且圣·保罗倒是以上帝的名义说过人是不平等的!”他叫喊着。鬓角上暴起一根青筋,嘴角流出一些唾沫。这时,指手划脚的神甫助理,把双臂向天举起。
小学教师平静地、坚定地走过去说:“神甫先生,请允许……”
教士怒吼道:“允许你什么!允许你撒谎,并且教这些孩子们也撒谎吗?孩子们,你们听我说:你们的老师对你们撒谎!”
“住嘴!”小学教师说。他脸色变得很苍白,目不转睛,双手有点发抖。
可是对方咆哮得更凶了。
小学教师倒退了两步,脸色比方才越发惨白了,眼睛瞪得更大了。孩子们站了起来,骚动起来了。小学教师感到自己完蛋了,结结巴巴地说:“你是个卑鄙的家伙。”
他刚喃喃地说出这句话来,神甫助理就向他扑去,抓住他的双臂。同时,神甫举起手来就要打他。
可是枪声响了两下,神甫摔在地上,神甫助理也倒下去下了。
神色凶猛的小学教师从自己的疯狂行动中惊醒过来,又开了第三枪,倒在两个教士身旁。
1926年,一位敢于对孩子们讲正义的小学教师就这样死去了。
(王尚民译,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写小学教师时用“一个男子好似巨人一样出现在那儿”,既表现出他和坐在教室里的小学生比身材高大,也暗含其人格高大的意思。
B. 神父和他的助理之所以怀恨小学教师,与小学教师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小学教师对于自由和大众福利的见解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对二人形成了威胁。
C. “鬓角上暴起一根青筋,嘴角流出些一唾沫”,这里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神父在面对一个十四岁的小学生回答问题后气急败坏的神情。
D. 小说在刻画主人公时既有正面描写,如佐里在课堂上的讲课,面对教士蛮横态度时的神情;也有侧面烘托,如他万一上课迟到时村民的态度。
8. 小说的前半部分以介绍人物为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如何理解小说结尾“1926年,一位敢于对孩子们讲正义的小学教师就这样死去了”这句话?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意。
答案】7. B    8. ①使读者对小说的主人公佐里的思想倾向、性格特点、工作态度等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②对小学教师佐里和神父及其助理的关系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③为后文小学教师和神父及其助理之间发生直接冲突、读者理解小学教师杀人和自杀行为做了铺垫。    
9. ①作者交代“1926年”这一时间,暗示出这是一个以小学教师佐里为代表的新思想和以神父及其助理为代表的旧思想的斗争的年代;②作者肯定了小说的主人公佐里是“一位敢于对孩子们讲正义的小学教师”,点明了小说的主旨;③对小学教师“就这样死去了”充满同情,也是对一切为团结、合作、自由、正义、平等等献身者表达了同情之心。
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