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渗透到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当前重要发展趋势。智能高铁成为当前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渗透到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当前重要发展趋势。智能高铁成为当前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围绕智能高铁“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经济高效、更加温馨舒适、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节能环保”的总体目标,中国智能高铁建设分为V1.0(2018—2020年)、V2.0(2021—2025年)和V3.0(2026—2035年)三阶段。智能高铁V1.0的目标是依托京张高铁等重大工程,在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关键领域开展智能化创新应用,初步实现基于建筑信息建模(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智能建造、高速动车组自动驾驶、智能车站、云计算、大数据及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等。智能高铁V2.0的目标是在V1.0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完善,在智能高铁理论与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形成涵盖智能高铁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主要任务包括建立 BIM 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研制自学习自适应谱系化智能动车组、全面感知的列车自动驾驶技术,构建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协同指挥、旅客无障碍智能出行服务体系等。智能高铁V3.0的目标是在V2.0的基础上向自主操控升级,实现铁路运营全面自主操控,主要任务包括广泛应用智能建造技术,研制自修复型智能动车组,探索全自动驾驶,突破极端复杂情况下高铁智能容错理论与技术,构建基于量子、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智能安全体系等。
(取材于智能高铁战略研究项目组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1909年10月2日,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正式通车。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中国铁路在自主创新的轨道上从不停步,砥砺前行。
京张高铁的运行列车在CR400BF型“复兴号”的基础上,改进了头型设计,增加了智能模块,让列车不仅可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连,而且能使列车实现自动驾驶,以时速350km运行从制动到停车,最后停准的误差在10cm之内;以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为核心,提供故障预警报警、故障精确定位,维护行车安全和运营秩序,并提供运维决策建议,实现预见性智能化维修;以人为本、普惠大众、突出个性服务,提高出行体验,车内设计根据不同目标人群,提供不同的智能服务。列车不仅更智能,而且更节能:智能技术使列车阻力降低10%,整车综合能耗降低8%,节电约15%;京张高铁八达岭段的坡度高于30‰,经过提升后的“复兴号”,可以在动力损失一半的情况下,顺利启动爬坡。适应能力也大幅提升:新增的应急自走行功能,可保证列车在任一区间发生故障后自走行至最近车站;经过提升的列车既满足高寒环境应用,又可满足30‰坡道的山区运用要求。
京张高铁是世界上首条全线采用智能建造技术的高铁,全生命周期都有大数据支撑,并存有“健康档案”。通过BIM、三维可视化平台的开发,使地下施工如同进行外科手术般精准。采用智能建造技术用以规避传统施工风险,在八达岭长城核心区和老京张铁路下方102m处,建成了世界上最深的高铁站——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京张高铁的钢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物联网平台,钢轨的加工、库存、检测、运输、维护维修等环节的数据信息都被采集、记录并自动演算,实现钢轨“生老病死”的实时掌握。
  (取材于孙章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当今世界高铁版图中,日本、欧洲的运营线路里程总和不及中国一半。高铁技术诞生于欧洲、日本,繁荣于中国。一些科技强国为什么会在高铁技术上落后于中国?科技创新的动能源于何处?
“本土市场效应”将会推动新兴国家的工业崛起,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观点——因为技术创新一定要有持续的商业回报作为支撑,使用人口越多、市场体量越大,产品的平均成本就越低,在国际上就越具有竞争力。以美国为例,美国地广人稀,火车的运输成本非常高,长途运输便转向航空业,短途则是汽车出行,处于中间状态的高速铁路就没有发展起来。相比之下,中国人口体量巨大且十分密集,而且人口的迁徙频率非常高,人口的密集流动推动高铁运力需求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这足以支撑中国长途、短途、状态组合的多样化出行市场。中国高铁建设的规模体量巨大,商业回报又是确定的,也就能专注于技术开发,不必顾虑技术研发出来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商业价值,能否收回研发成本。因为专注研发、技术持续迭代,在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的同时,无数周边、关联的细节问题也得到系统性解决,这就促使创新动能完全释放。
核心技术非常重要,但并非不能买到,真正买不到的,是自主创新能力。一项新技术要产生出经济成果,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考验。一般认为,新技术从研究到成熟是一个阶段,从成熟到应用是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时间周期约10-15年。要实现新技术在未知的领域的应用,需要去开发无数的周边关联技术。这需要耐心,需要继承和迭代,需要意志坚定、财力雄厚,经得起市场和时代的动荡。李国杰院士曾说过:“中国高铁的成功被誉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榜样,但不应忘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在从事铁路机车研制,通过‘中华之星’等科研项目的锤炼,南车、北车集团已有坚实的技术储备。”
(取材于周倩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高速铁路系统依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了快速发展。
B.全产业链技术体系让智能高铁建设在理论与技术上实现突破。
C.我国智能高铁现阶段已实现极端条件下运营全面自主操控。
D.设定智能高铁V3.0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智能高铁更加安全可靠。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京张高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张高铁列车的智能化体现在自动驾驶、维修、服务等方面。
B.智能技术的运用使京张高铁综合能效、运行阻力得以降低。
C.京张高铁应急自走行功能使列车动力减半时仍能启动爬坡。
D.京张高铁的钢轨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并可以实时“体检”。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张高铁开通意味着我国智能高铁建设开始进入V2.0阶段。
B.京张高铁的运行列车已经具有全自动驾驶和自修复功能。
C.京张高铁的运行列车可适应冬奥崇礼赛区的低温严寒环境。
D.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我国高铁建设、运营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高铁技术繁荣于中国,所以我国高铁运营的里程长。
B.中国城镇化进程对中国高铁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C.长时间的技术研发是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D.高铁核心技术问题的攻克,必将带来本土市场的繁荣。
5.中国高铁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1.A
2.C
3.B
4.B
5.① 规划设计方面:目标明确,发展阶段清晰。
② 技术发展方面: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应用新技术。
③ 市场需求方面:人口体量大,迁徙频率高,市场需求足。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逻辑关系颠倒,不是全产业链技术体系让智能高铁建设在理论与技术上实现突破, 而是智能高铁建设在理论与技术上实现突破,才能形成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C. “现阶段已实现”错误,原文是“智能高铁V3.0的目标是在V2.0的基础上向自主操控升级,实现铁路运营全面自主操控”,运营全面自主操控这是2026—2035年的目标,目前并没有实现。
D. 智能高铁V3.0的目标是实现铁路运营全面自主操控,而非实现智能高铁更加安全可靠。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应急自走行功能,可保证列车在任一区间发生故障后自走行至最近车站,而不是“使列车动力减半时仍能启动爬坡”。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已经具有”错误,根据智能高铁V3.0的目标“实现铁路运营全面自主操控”“研制自修复型智能动车组”可知,目前还不具有全自动驾驶和自修复功能。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 强加因果,“我国人口体量巨大且十分密集,而且人口的迁徙频率非常高,人口的密集流动推动高铁运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商业回报又是确定的”,是我国高铁运营的里程长的原因。 
C.“决定性因素”错误,根据“一项新技术要产生出经济成果,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考验”,可知,长时间的技术研发是保障,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D. “必将带来本土市场的繁荣”错误,文章只是说中国“在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的同时,无数周边、关联的细节问题也得到系统性解决,这就促使创新动能完全释放”,不是说一定带来本土市场的繁荣。
故选B。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