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炊烟 李汉荣 ①有时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在采猪草的山上,有时是在玩耍的河滩上

(二)(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炊烟
李汉荣
①有时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在采猪草的山上,有时是在玩耍的河滩上,远远地,我们看见,村里的炊烟陆续飘起来了。
②那时,我们贪玩,也贪吃,炊烟撩拔起我们对饭食的向往,看见炊烟,就好像看见饭菜了。炊烟是村庄的手势,是母亲的手语,是生活的呼吸,我们喜欢看炊烟
③看炊烟,距离远一些最好看,在高处看,尤其有意思,我们经常在山寨上远远地看。
④那是杨自明叔叔家的,那炊烟一出来就比别人家的高出好多,自明叔叔是远近有名的大个子,一米九,有人说两米。我有一次悄悄站在他的旁边,才摸着他的衣襟,还不到他的裤腰。自明叔叔摸摸我的头,感慨地说,好好长,将来也是大个子,他的几个儿女都高,所以他们家的房门高,灶也盘得高,这样免得进门碰头,做饭弓腰;灶台高,烟囱也就高,不然烟抽不上去。每当村里炊烟升起,我们一眼看见的准是他家的。我们就喊:高个子炊烟,高个子家快开饭了,那炊烟似乎也知道自己个子高,不能落后,在众多炊烟里它飘得最快最远,其他的炊烟都落在后面。自明叔叔家成分高,是地主,经常受欺负,事事都落在人后,他们家的炊烟总算在无人的天空跑在了前面。我暗暗为自明叔叔高兴,感慨天空的善良温厚。
⑤那该是寡妇杨婶家的,慢腾腾、病怏怏的。人在地上没个依靠走不稳,炊烟在天上也是这样,无根无趣地无悠着,她的炊烟起得晚,收得早,细细歪歪地升了一阵子就停了。我们知道,她又潦草地吃了一顿饭,潦草地过完了一天的生活,后来,她不到50岁就去世了,潦草地过完了一生。
⑥喜娃看见他家的炊烟了,今天肯定是他妈妈做饭。他爸爸做饭总是不耐烦,说蹲在灶神爷胳肢窝里急人,就不停地向灶膛塞柴火,还用吹火筒吹火。他不耐烦,火也不耐通,几下子饭就焦了,喜娃没少吃他爸做的夹生饭,几次看见他家屋顶 上急慌慌的炊烟,喜娃就皱眉,糟了,又要吃夹生饭了,喜娃肯定今天是他妈妈做饭,他说,妈现在正往灶膛里慢慢添柴火哩:你看,那炊烟慢悠悠的,像妈说话一样,斯文地一字一字地说,说到要紧处,还停顿一下,然后继续慢慢说下去:看见那炊烟了么,也停顿了一下,显然有要紧事要做,是要蒸饭了,妈说文火做的饭香,好吃……你们看,那就是文火,冒的烟是文烟。喜姓妈是过去秀才家的女儿,读过古书,会背不少诗文,虽然日子紧,但还是讲究。我们就笑着说,这炊烟也有文化,也会咬文嚼字,在和老天爷商量学问呢。
⑦我看见我家的炊烟了,我们家在村边,离河不远。起风的时候,我家的炊烟在屋顶上转几个弯,迟疑一会儿,就出了村,飘过原野,随着风过了河,与对岸孙家湾的炊烟汇合。我就想,我们家烧的柴经常是父亲在孙家湾附近的山上割回来的,柴也想念自己的老家,想念自己的同伴,它变成烟也要回去,与同伴们再见一次面。不过,对于一个小孩子,炊烟的意义首先是一种招呼,是母亲轻轻挥动的白头巾,告诉她的孩子,该回家吃饭了。炊烟里飘着稻草的香味、麦秸的香味、松枝的香味、野蒿的香味、芦苇的香味。仔细嗅,还能嗅到妈妈手心里的汗味儿。
⑧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村庄上空那一道道炊烟,想起我和小伙伴站在山梁上看炊烟的情景。
⑨烟,一缕缕散了;人,一茬茬走了。我怀念过去的炊烟,怀念那些点燃灶火、扶起炊烟的人们:自明叔、寡妇婶、成娃妈、喜娃妈、我妈……
⑩那天,我回老家。我过了河,来到孙家湾。我走在田埂上,走在树林里,走在山坡上,那是我家炊烟经常要返回的地方,说不定,我脚下的泥土里,就藏着几十年前飘落的细小烟尘。
⑪人,活在世上,也是一缕炊烟,被命运之灶点燃,被岁月之风吹拂。到底在烹调什么,自己也未必清楚。别人看见的,只是那或浓或淡或直或弯的一缕,在屋顶,在天空,轻轻飘过。
⑫不管怎么说,炊烟升起来了,或者曾经升起过。生命路过的地方,总算都留下了各自的味道。
10.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多种修辞,赏析其表达效果。
11. 第④一⑦段是对“炊烟”的具体描给,其中第⑦段与前文不尽相同,请分析。
12. “炊烟”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答案】10.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将炊烟比作村庄的手势、母亲的手语、生活的呼吸,三个比喻构成排比,表达了对乡村炊烟的深厚感情。    
11. (1)从内容上看,④-⑥段是别人家的炊烟;⑦段是自己家的炊烟;(2)④-⑥段写的是不同的人生,炊烟的形态也不同;⑦段则通过对炊烟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2. ①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照应标题;②抒发情感的载体,借炊烟这一物象来思乡怀人;③具有象征意义,象炊烟一样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人生命运漂泊不定,无法把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句子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二段画线句“炊烟是村庄的手势,是母亲的手语,是生活的呼吸,我们喜欢看炊烟”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炊烟”比作“村庄的手势”“母亲的手语”“生活的呼吸”,三组比喻句,以“是……”的句式进行组织,又构成了排比,情感充沛,语势较强的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的深厚感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句段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第④段写的是“杨自明叔叔家”家的炊烟,他“是远近有名的大个子”,炊烟也是“高个子炊烟”;第⑤段写的是“寡妇杨婶”家的炊烟,她“慢腾腾、病怏怏的”,炊烟也是“起得晚,收得早,细细歪歪地升了一阵子就停了”,就像她“潦草”的一生;第⑥段写的是“喜娃”家的炊烟,“他爸爸做饭总是不耐烦”,炊烟是“急慌慌的”;妈妈性格斯文,“炊烟慢悠悠的,像妈说话一样”“炊烟也有文化,也会咬文嚼字”;而第七段,写的是“我家的炊烟”。
第④-⑥段对各家炊烟的描写,其实是对不同人生、不同人物性格的描摹;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无尽思考,给读者留下更深广的思考空间。
第⑦段,作者通过对自家炊烟的描写“屋顶上转几个弯,迟疑一会儿,就出了村,飘过原野,随着风过了河,与对岸孙家湾的炊烟汇合”“我们家烧的柴经常是父亲在孙家湾附近的山上割回来的,柴也想念自己的老家,想念自己的同伴,它变成烟也要回去”“不过,对于一个小孩子,炊烟的意义首先是一种招呼,……还能嗅到妈妈手心里的汗味儿”,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鉴散文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本文中,“炊烟”贯穿始终,是线索,且照应本文标题“乡村炊烟”;
从内容上看,文中作者写了炊烟的各种形态,以炊烟的形态来写不同人的性格和命运,因此炊烟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文章主要是表达对家乡、家乡人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感是通过“炊烟”这一载体来表达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