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红色文化虽然形成于革命时期,但红色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要让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B.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C. 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D. 把中华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A    19. C    
20. 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文段括号的前后文都是以“红色文化”为陈述对象,故括号处“红色文化”应放在句首,与前句衔接更紧密。排除BCD三项。
B.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主语,与前句衔接不紧密;
C. “红色文化”未放在句首位置;
D. 逻辑错误,“中华文化”内涵范围大,“红色文化”内涵范围小,故不能让“中华文化”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遗迹”“文物”,喻体是“教科书”。
A. 用了拟人、对偶,“水”的“护”,“山”的“送”,赋予山水以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手法。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关,为对偶手法。
B. 用了对偶,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关,为对偶手法。
C.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涛”,喻体是“雪”。
D. 用了拟人、借代,落红“护”花,这一动作是人才拥有的,故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落花”,而说“落红”,用“红”这一色彩,代指“花”,是特征代整体,故为借代手法。
故C项与文中句子手法相同。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其一是“认同进而理解”语序不当,应改为“理解进而认同”;第二处是“流入新的时代特色”搭配不当,把“流入”改为“注入”。故正确的句子是: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