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2021·湖北黄石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名,时号“李社”。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
(注释):①羸服:贫贱人的衣着。②窭:贫寒。③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④橡栗:橡树的果实。
2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C.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D.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23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
B.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
C.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
D.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
2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答案】
237.A
238.D
239.(1)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
(2)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友好,亲自来到杜甫家中。

解析
237.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句句意为: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停顿节奏为: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故选A。
23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A.“李邕奇其材”可知,李邕看中杜甫的文才,“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理解错误;
B.“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可知,是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不是回到京城;
C.“为设牛炙、白酒”可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不是牛骨头;
D.“与李白齐名,时号‘李社’。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可知,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
故选D。
239.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饥,饥荒;辄,就;去,离开;(2)以,因为;甚,十分;善,友好;诣,到……去。
译文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在吴、越、齐、赵等地漂泊。李邕看中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帖,被任命为左拾遗。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友好,亲自来到杜甫家中。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去耒阳。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亲自划船迎接他,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