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微信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交流更方便了,除了脚天还可以分享知识、快乐,得到帮助、温暖,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微信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交流更方便了,除了脚天还可以分享知识、快乐,得到帮助、温暖,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但微信炸骗、泄露隐私、滥发虚假信息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微信只能“微微相信”,无法建立真正的信任,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材料二: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同时既要防止无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主张完全市场化的倾向,又要防止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完全排斥文化产业属性的倾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微信真正成为拉近心灵距离的桥梁。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的?5
答案】(1)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微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既因沟通方便等优点可拉近距离,也因不良现象的出现而影响人们的信任。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微信利弊共存,应正确使用微信来分享知识、快乐,增进交流、加深友谊,进行真诚的心灵交流,抵制利用微信伤害感情、破坏信任的不良行为。
36.(2)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体现了这一点。
②坚持重点论,抓主要矛盾。“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体现了这一道理。
③坚持两点论即坚持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材料中发展文化产业要正确处理市场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关系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本题以微信真正成为拉近心灵距离的桥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让微信真正成为拉近心灵距离的桥梁,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方法论要求,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微信的使用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的,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等,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