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卷Ⅲ,6—8,12分](湖泊的成因与变化)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2018全国卷Ⅲ,6—8,12分](湖泊的成因与变化)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8—10题。
 

8.贝加尔湖形成于 (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9.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10.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8.A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
9.C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这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是外流湖,湖区降水量增大会使出湖径流增大,故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10.D 贝加尔湖深居内陆,流域内降水量小,且流域面积小,因此入湖径流少。相对于贝加尔湖巨大的水量,“新水”严重偏少。此外由于湖水深度较大,底层湖水与表层湖水的交换量小、交换速度慢,故湖水整体更新缓慢。


[2017全国卷Ⅱ,9—11,12分](洪积扇的成因分析)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1—13题。
 
1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11.C 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
12.B 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
13.B 据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山地高差大,坡度大,河流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大,土壤较少,土层浅薄。贺兰山东麓南部洪积扇众多,河流较多,水源丰富;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所在地区海拔接近;贺兰山东麓为迎风坡,其南部和北部降水、光照条件相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