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武汉市常住人口部分时段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题。

下图为武汉市常住人口部分时段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时期,武汉市常住人口(  )
A.总量先增后减         B.总量先减后增
C.远城区增长较快       D.主城区逐渐减少
11.武汉市常住人口变化表明该区域(  )
A.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城市郊区化开始凸显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建城区范围逐渐缩小
10.C 11.A [第10题,从图中看无论主城区、市区、远城区人口增长比重如何变化,增长率都大于0,说明城市人口一直在增加;从图中看远城区人口比重增长最快,C正确;主城区人口增长比重减小,但依然大于0,说明主城区人口增长减慢,但数量依然在增加。故选C。第11题,从图中可看出主城区、市区、远城区人口增长率大于0,说明武汉市常住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A正确;从图中看不出城市郊区人口增长率,无法判断郊区城市化情况;图中没有显示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是否严重从图中无法判断;随着常住人口的增加,建城区范围逐渐扩大。故选A。]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如下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径流
13.建设海绵城市不可以(  )
A.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B.缓解雨洪内涝压力
C.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D.增加城市的径流总量
12.C 13.D [第12题,海绵城市通过湿地、森林等吸纳雨水促进雨水下渗,选C项。第13题,海绵城市可以拦滞雨水,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缓解雨涝,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选D项。]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已知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据此回答14~15题。
14.受地形影响,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呈条带状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15.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  )
A.①⑤   B.②—④   C.①-③   D.都一样
14.B 15.C [第14题,图中等高线反映了地形起伏状况,表示城镇图例的黑点大小反映了城镇等级。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准确读出,该题有可能错选D项,误把乡镇⑤当作城市,选B项。第15题,因为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而①③两个城市位于平原上,连接①③经济效益最佳,选C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