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规定:准许教区救济壮健的贫民而不强迫其进入济贫院,还要求济贫院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生,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管理员不再是无薪俸的义务工作者,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
材料二  德国的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劳动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劳动保险待遇,劳动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摘编自《俾斯麦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材料三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充裕的财政福利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沉重的福利负担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能力下降,也导致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
——摘编自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济贫法案针对济贫对象出现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弊端。
(4)综上,谈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启示?
 15. (1)变化:减少对有劳动能力者的救济。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
(2)特点:以劳动者为核心;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保险项目多;互助共济。
意义: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3)弊端: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劳动者积极性不高;加重企业负担(社会就业率低)。
(4)启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铁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曾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抖三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国民、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的未来增加投资,同时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在一个我们必须竞争每一个机会的世界里,我们必须这样做。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玫策的宗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16. (l)特征: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冲击: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己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埋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
修正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严重。
(3)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4)体会:必须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