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10—11,8分](河口地区海岸的侵蚀与淤积)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16天津文综卷,1—2,8分](海岸线变化的原因分析)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1.图中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1.C 根据材料对贝壳堤的描述可知,早期潮水可以运动至很远的西北部,如今潮水只能到达东南部的滨海新区附近海岸,所以图中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2.A 根据四条古海岸线形成的年代和位置可知,该处海平面间歇性下降,形成不等距、有序排列的古海岸线,故A正确。若气候持续性变暖,古海岸线会向地势高的陆地推进,故B错误。②③海岸线上分布有贝壳堤,这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的产物,不是海滨泥沙淤积的产物,故C错误。若地壳阶段性下沉,则不同时期的古海岸线应由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推进,故D错误。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10—11,8分](河口地区海岸的侵蚀与淤积)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3—4题。

 

3.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4.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3.D 读图可知,1975—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离增大说明水深2米的位置向海洋推进,泥沙淤积;距离减小说明水深2米的位置向陆地推进,侵蚀作用增强。
4.B 读图可知,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黄河入海泥沙减少。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河流挟带的泥沙可能会增多;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泥沙减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