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下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

1.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

周幽王宠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又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诸侯未至,幽王被杀。诸侯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据传世文献《史记》编译

周幽王娶西申女为妻,生平王,又娶褒姒,生伯盘。幽王与伯盘追赶平王,平王投奔西申。幽王起兵围攻西申。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诸侯立幽王之弟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晋文侯立平王,迁都洛阳,后又杀携惠王。

据出土战国竹简《系年》编译

A. 西申、犬戎联合攻灭西周 B. 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
C. 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 D. 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可以得出两则材料均涉及西申和犬戎联合进攻西周,A符合题意;B只是对材料二的反映;材料一反映的是申侯与犬戎主动进攻,C不正确;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D不正确。
2. 下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 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 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 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东汉”、“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等信息可知图中反映的应该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选C;小农经济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渐形成,排除A;小农经济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小农经济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
3.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 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 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C. 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 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疆吐鲁番学习汉族的科举制和儒家文化等,由此可以得出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B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无关;材料反映的是中原文化对新疆的影响,而不是中央对新疆的管辖,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丝绸之路的问题,D不正确。
4.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
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