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史记•万石列传》有译文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改之”与“乃许”的主语是不同的,指的是“子孙”改正了错误,“万石君”他才答应了,所以“改之”与“乃许”之间必须断开,排除A项、C项。
“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意思是即使是闲居,他也一定要带好帽子,摆出一副整齐严肃的样子,“必冠”和“申申如也”之间必须断开,所以排除D项。
句意:子孙有了过失,他并不责备他们,而为此要坐偏座,对着桌案不去吃饭。他这样做了以后儿子们就相互批评,由年长的人出面调和,袒露着身体坚持要谢罪,而且改正了错误,他才答应了。如果有成年的子孙在身边,即使是闲居,他也一定要戴好帽子,摆出一副整齐严肃的样子。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孝景”不是年号,是汉朝皇帝刘启的谥号。刘启,汉景帝后元三年,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为景,安葬于阳陵。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石奋才学出众”“石奋不但文才学问出众”错误,由原文“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可知,万石君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慎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言”,谈论;“事有可言”(定语后置句);“屏”,屏退;“恣”,尽情地,不受拘束;“极切”,极言恳切。(2)“让”,责备;“闾里”,乡里;“走”,跑;“匿”,隐藏,躲藏;“固”,本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了温县。高祖向东攻击项羽,经过河内,当时石奋十五岁,做了很小的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有礼,问道:“你家里有什么人?”他回答说:“石奋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了。家里很穷。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问:“你愿意跟从我吗?”他回答说:“愿意尽力。”于是高祖召来他的姐姐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了中涓,负责收受文书名帖,还把他的家迁徙到长安城中的戚里,这都是因为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到孝文帝的时候,积累功劳他的官位已到了大中大夫。 他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慎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某甲,三子某乙,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温驯、孝顺谨严,做官都做到了二千石。因此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二千石的官,作为臣子所能得到的尊贵宠信竟然都集中到他们家了。”于是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孝景帝末年,万石君按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按照每年中朝会的时间作为朝廷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快走,见到皇帝的车马一定要用手俯按车前横木表示恭敬。子孙做了小官吏,回家来拜见他,万石君一定要身着朝服接见他们,不称呼他们的名字。子孙有了过失,他并不责备他们,而为此要坐偏座,对着桌案不去吃饭。他这样做了以后儿子们就相互批评,由年长的人出面调和,袒露着身体坚持要谢罪,而且改正了错误,他才答应了。如果有成年的子孙在身边,即使是闲居,他也一定要戴好帽子,摆出一副整齐严肃的样子。家童仆人则应声和悦,特别谨慎小心。皇上时常赏赐饭食给他家,他一定要叩头俯身跪拜才去吃,就如同在皇上的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非常地悲痛。子孙遵从教导,也像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借孝顺谨严闻名于各个郡国,虽然齐、鲁各位儒者品行质朴,也都自认为赶不上他。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善讲儒学而获罪。皇太后认为儒者文饰过多而质朴欠缺,如今万石君一家言语不多却能身体力行,就让他的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石建年老白了头,万石君还健在。石建担任郎中令,遇到可以谈论的事情,就屏退旁人尽情地谈论,言语恳切极言直谏;到了朝廷上朝见,却好像不会讲话一样。因此皇帝就亲近、尊重他, 以礼相待。万石君迁居到了陵里。内史石庆喝醉了酒回来,进入外门时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这件事,不吃饭。石庆很恐惧,袒露着上身去请罪,没有得到许可。全宗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袒露上身前去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中的年长的人都要跑开藏了起来,而内史坐在车里态度自如, 看来本来就该这样!”说完就吩咐石庆走开了。 以后石庆和众位子弟进入里门,就快步走到家中。万石君在元朔五年中去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