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鲁枢元 如果对西方现代文学现象稍作考查,便不难发现

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鲁枢元
如果对西方现代文学现象稍作考查,便不难发现,二十世纪的文学较之十九世纪的文学,在文学与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明显的调整,文学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文学的“向内转”,成了整个西方文艺从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过渡时的一个主导趋势,而令人讨厌的“现代派”们,却在这一历史性的转换中打了先锋。
如果对中国当代文坛稍微做一些认真的考查,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竟然在我们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难以遏止的趋势。我们差不多可以从近年来任何一种较为新鲜、因而也必然是存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中找到它的存在。
首先是小说创作方面。粉碎“四人帮”后,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例如所谓“三无小说”。这些小说,其实并不就是没有“情节”、“人物”和“主题”,而只是在割舍了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晰性之后,换来了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这类小说,成就高下不一,但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作者都在试图转变自己的艺术视角,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并以此构筑起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小说心灵化了、情绪化了、诗化了、音乐化了。小说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小说却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新的小说,在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的同时,换来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
其次,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还更早一些、更突出地表现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以个性的方式再现情感真实的倾向加强了,诗歌的外在宣扬,让位于内向的思考,诗歌的重心转向了内在情绪的动态刻画,主题的确定性和思想的单一性让位于内涵的复杂性与情绪的朦胧性。正如谢冕同志指出的,新时期的诗歌,由对外在客观事物的铺叙描摹变为对于具有复杂意念的现代人心灵对应物的构建。也正如一位青年诗人的自述,新时期的诗歌,发生了由“客体真实”向“主体真实”的位移,发生了由“被动反映”向“主动创造”的倾斜。
上述“三无小说”和“朦胧诗”,应该说都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些极端的现象。极端的当然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然而却是当代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最活跃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作品表现出较强烈的“向内转”倾向之外,一些选材和写法都倾向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受新时期文学这一总体趋势的牵动,也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某些“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比如,一贯以“炮火连天”、“杀声动地”为特定风格的我国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开始由传统的写敌我对垒、生死角逐之类的外部冲突,转为写生死关头人与人之间的“内心冲突”。又如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一部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很有份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倾向,张洁在答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记者问时曾作过如此剖白:“我的小说实际上不讲究情节,不在意对人物的外部描写,我更重视的是着力描写人物的感情世界,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描述人物所处的处境,以期引起读者的感情上的共鸣,这样的叙述方法可以比作音乐。”张洁小说创作追求的显然是一种内向的小说美学。可以看出,题材的心灵化、语言的情绪化、主题的繁复化、情节的淡化、描述的意象化、结构的音乐化似乎已成了我们的文学最富当代性的色彩。
“内向化”的文学艺术观念已经成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审美意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的“向内转”即文学在文学与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进行明显调整而呈现出的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
B. 所谓“三无小说”是以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替换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晰性的新的小说。
C. 由“客体真实”向“主体真实”的位移,由“被动反映”向“主动创造”的倾斜,正是新时期诗歌,由对外在客观事物的铺叙描摹变为对于具有复杂意念的现代人心灵对应物的构建的具体表现。
D. 受新时期文学“向内转”总体趋势牵动,某些传统的文学作品在选材和写法的倾向上都发生了某些“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自然段由“引”“议”两部分构成,以类比手法提出了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竟然在我们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难以遏止的趋势的统摄全文的观点。
B. 第三自然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三无小说”的特点和价值,论证了粉碎“四人帮”后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
C. 文章引用张洁的剖白有力论证了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一部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很有份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也证明了其小说追求的显然是一种内向的小说美学。
D.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摆事实讲道理,论证部分采用并列与递进相结合的层次,析现象抓本质,论证了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的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可以看出,题材的心灵化、语言的情绪化、主题的繁复化、情节的淡化、描述的意象化、结构的音乐化成了我们的文学最富当代性的色彩。
B. 作者认为“朦胧诗”是当代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最活跃的一部分,但否定它的极端性。
C. 粉碎“四人帮”后文坛上出现的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因为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就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因为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就有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
D. 文学上的“向内转”,在我们八十年代的中国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难以遏止的趋势,“内向化”的文学艺术观念成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审美意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D.“在选材和写法的倾向上都发生了某些‘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理解错误,据原文“一些选材和写法都倾向于传统的文学作品……也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某些‘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可知,原文的意思是“文学作品”发生了“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而不仅是具体的“选材和写法的倾向上” 发生了“向内转”的变化。由“题材的心灵化、语言的情绪化、主题的繁复化、情节的淡化、描述的意象化、结构的音乐化”可知,作品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某些“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前两自然段由‘引’‘议’两部分构成”理解错误,据原文“如果对西方现代文学现象稍作考查,便不难发现,……文学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如果对中国当代文坛稍微做一些认真的考查,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可见,两段都属于引论,引出文学“内向性”的变化。
C.“有力论证了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一部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很有份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理解错误,据原文“又如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一部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很有份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可知,这部小说本身是“是一部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很有份量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而不是通过作者的话论证出来的,作者的话可以论证出“张洁小说创作追求的显然是一种内向的小说美学”。
D.“采用并列与递进相结合的层次”理解错误,“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其次,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还更早一些、更突出地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一些选材和写法都倾向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受新时期文学这一总体趋势的牵动,也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某些‘向内转’的倾斜和位移”,可知,正文部分是并列结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成了我们的文学最富当代性的色彩”理解错误,据原文“似乎已成了我们的文学最富当代性的色彩”可知,选项把“似乎成了”说成“成了”,说法过于绝对。
B.“但否定它的极端性”理解错误,据原文“极端的当然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然而却是当代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最活跃的一部分”可知,作者并没有否定它的极端性。
C. “因为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就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因为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就有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理解错误,据原文“小说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小说却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新的小说,在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的同时,换来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可知,前后句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D。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