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中国保持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探索、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结构列为四大支柱,如图所示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保持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探索、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结构列为四大支柱,如图所示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摘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根据材料从四大支柱中任选取两大支柱,并结合所学知识再补充一大支柱。三大支柱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大支柱,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
示例一三大支柱:
①郡县制度;②尊儒制度;③补充:“重农抑商”政策。
论述:
秦朝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下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命,打破了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的世袭特权,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代形成理学,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尊儒能够有效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等级关系和社会稳定,尊儒制度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保障。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抑商保护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小农经济,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经济保障。
总之,封建王朝通过制度、政策创新,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体现了封建王朝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示例二三大支柱:
①郡县制度;②科举制度;③补充:军事制度。
论述:
秦朝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下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命,打破了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的世袭特权,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制度保障。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该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人才保障。唐末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宋朝把地方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中央禁军,牢牢地控制了军队,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军事保障。
总之,封建王朝通过制度、政策创新,从地方行政、官吏选拔、军事管理等方面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体现了封建王朝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示例三三大支柱:
①尊儒制度;②科举制度;③补充:民族政策。
论述: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代形成理学,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尊儒能够有效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等级关系和社会稳定,尊儒制度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保障。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该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人才保障。汉唐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和亲、册封等,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民族认同感,为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民族政策保障。
总之,封建王朝通过制度、政策创新,从思想、选官、民族等方面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体现了封建王朝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注意“示例”仅作参考,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同等评分。如可补充的支柱还有“对外政策”、“监察体制”、“法律制度”、“户籍制度”等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点为中央集权制度,通过呈现中央集权制度结构的四大支柱,要求学生从图中寻找联系,多维度发现问题,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此题以“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切入,意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按照题意,可以任意选取其中的两大支柱,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支柱,然后共同围绕“中央集权”这个主题展开论述即可。论述中需要做到史论结合,史实运用准确,联系符合逻辑,言之有理。同时注意论述的格式,力求从封建王朝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来深化认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