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北齐书·卷四二》有翻译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


3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宜采用排除法。
波浪线的句子译文是:今日经过您管辖之处,与平日出行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
“今日仰过”句意完整,意思是从贵处经过,所以“过”后必断,从而排除CD两项。“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前后构成判断句,因此“所慎”后应断开,从而排除A。“愿得此心”意思是希望您能明白我的心意,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进一步排除CD。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32.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水部属于六部之一”的说法错误。“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故选D。
3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错在“托人给他立碑”这个地方。原文是“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请求为他立碑,乡民们委托了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
3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清华”,名词,清高显要的官职,做“任”的宾语;“望”,名词,指有名望之人;“相”,指一方,译为“他”,句中指袁聿修;“许”,动词,赞赏;“风鉴”,风采和见识。
第(2)句采分点:“秩”,俸禄;“藜藿”,杂草;“以”,因为;“存”,慰问。

【点睛】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他是北魏中书令袁翻的儿子。过继给叔父袁跃为子。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守丧时的起居礼度,与成人相仿。九岁时,州里征辟他为主簿。性格探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世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十八岁时,担任本州岛中正。不久,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
天保初年,任太子庶子。他任职数年,声誉很好,远近百姓都称赞他。天保八年,兼任太府少卿,不久,转任大司农少卿,又任太常少卿。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自借贷库钱四十万,用来聘太原人王义的女儿为妻,而王氏己先收下陆孔文的聘礼作为定婚礼物,袁聿修由于是司徒府的首要僚佐,又是国家负责司法的官员,知道此事而不加弹劾,受到处罚,免去御史中丞的官职。
齐后主天统年间,朝廷下诏命令袁聿修与赵郡王高数等商议制定五礼。后出任信州刺史,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静,不言而治,自长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初年,御吏都出来巡视诸州,粱、郑、充、豫等州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都检举揭发出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包括僧、道在内的全州百姓,赶来送别的人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郁想要远送他一程。当时正是盛暑,袁聿修担心百姓们过于劳累,往往为送行的人停下马,随手喝一杯酒,表示己领受他们的好意,(其他的)推辞谢绝并让他们回家。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为他立碑,凑集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機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皇上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凭名门之后的身份历任清高显要的官职,当时名士大多很器重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他在郎署任职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个院子,就结为朋友。赵彦深后来遭淘汰被停俸禄(遣送回家),门口长出野草,袁聿修仍然因为心存旧情,慰问并保持往来。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历任要职,虽然是由于自己的才干声望,但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袁聿修任吏都尚书后,自然由于自己的声望而得任此职。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少有人比得上。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从来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邵与袁聿修有旧交,每次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年。袁聿修以太常少卿身份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邵正担任兖州剌史,两人分别后,邢邵派人送去白细为礼物。袁聿修退还白绸不接受,给邢邵写信说:“今日经过您管辖之处,与平日出行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邵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我匆忙之间没确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你昔日是清郎,今日又可以称作清卿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