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诗 王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千亩桃园美景去的。


 
5.【答案】:1.B;2.A
3.①“我”的观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参加笔会没报节目,随意走动走动,这才看见了小媳妇,遇到了她婆婆,有了后文一系列的情节。②文章以“我”为叙述视角,便于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情实感。③通过写“我”的感受,人物形象(如纯朴真诚的小媳妇)被刻画得更加立体丰满。
4.①运用了象征手法,“花”既指献给诗人和小媳妇的花,也象征着小媳妇花一般的年华,“诗”,既指笔会上诗人朗诵的诗篇和小媳妇创作的诗篇,也象征着小媳妇诗化的生命。②表达了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对其诗化生命的礼赞。③寄寓着人们对良好生存环境、美好生活的期盼。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表现出她对小媳妇的不满”理解错误,此处婆婆对小媳妇的感情应是一种怜惜疼爱之情。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豁达开朗”错误,由后文“呈现出淡淡的红晕”“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等描述可知,小媳妇实际上是纯朴腼腆的。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小说情节的角度分析,遇见小媳妇,看到小男孩,看到老婆婆心疼儿媳继而得知小媳妇身患重病之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我”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我”是旁观者,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写故事,能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感,而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感知,表现小媳妇虽重病在身但仍热爱生活、真诚纯朴等的人物品质和性格腼腆的人物特征,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4.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小说标题是“花与诗”,运用了象征手法。“花”既指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别献给台上作家、诗人的野花,也指小男孩送给母亲的花,还象征小媳妇花一样的美好年华。“诗”既指台上诗人朗诵的诗篇和小媳妇写的诗篇,也象征小媳妇虽然重病在身,但依然热爱生活、心向美好的诗化生命。从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小媳妇正是花样年华,却不幸身患不治之症,“花与诗”正是表达了人们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与对其追求诗意生命的赞美。同时,文中小女孩和小男孩送花给台上的作家、诗人,小男孩送花给母亲,并希望母亲一直将诗写下去,写长诗,说明“花与诗”寄寓着人们对良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