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用语,是华夏儿女的母亲语言。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母语是民族文化的魂

19-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四)(12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语,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用语,是华夏儿女的母亲语言。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母语是民族文化的魂,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血脉,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源泉。母语世界,具有无穷的繁衍能力和想象空间,总是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然而,现在母语却越来越不受重视了。滥用母语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如某市中小学举行的期中测试中,语文试卷出现的最频繁错误却是错别字,有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一篇400字作文就出现近20个错别字。还有网络语言,大家可能对“滥用措词”都很反感,但谁多个心眼想过没有,现在盛行于社会上的一些网络“酷词”实际上就是滥用措词?你是否也在有意无意地在“边学边用”呢?某电视台主办的一个征婚类节目,可字幕竟打出“一网情深”“一键钟情”;某些产品的宣传广告上印着“一写千里”“一名惊人”;有的洗浴中心还在广告中使用了“随心所浴”“浴满全球”等等,使本就叫人记不住、理不清、咬不准的,瀚如烟海的成语任人“宰割”,拼凑得“面目全非”。
母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但难以理解的是,一些理工科大学里居然很少开设中文课,更多的倾向于英语、法语等外语,从而使得不少大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多于中国文化,甚至出现了连说话也只会说“中英文结合”语言的现象。
也正是大学生对于中文的忽视,带动了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对于母语的忽视,使各个阶段的教育重心放在了奥数、外语等方面。学生们也只是跟着家长的安排走,家长则针对老师教学的重心和各种考试的加分项目,替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导致了“兴趣班”成了“扫兴班”。哪曾想“奥数班”变成了每个学生课余时间的“必修课”,美好快乐的童年被培训牵着鼻子走,糟蹋了聪明才智。
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关都没过,还谈何外语,甚至其他“兴趣”?我们应该改变思想观念,重视母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维护汉语的纯洁和规范,我们责无旁贷!捍卫汉语的尊严和光荣,我们义不容辞!
——摘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材料二】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周国平《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材料三】
我可是忍不住了,第一次见到从草原过来的内蒙古同胞,我很想和他们攀谈。于是,我侧过身去用我有限的蒙古话向他们问候:“您好吗?”
原来漠然的眼眸忽然都重新调整焦距,他们的目光都向我专注地望了过来。我心中一热,又急着说了两句蒙古话来自我介绍:“我也是蒙古人。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蒙古人。”
在昏黄的灯光下,有些什么忽然在我的眼前变得非常明亮。他们三个人几乎同时向我展现的笑容,都是那样天真而欢欣,充满善意,一切暗藏着的藩篱都在那个瞬间撤除得干干净净,只因为,我说的是我们共同的母语。
有一次,我用开玩笑的语气问一位教蒙文的教授:“这些牧民怎么就凭我这几句蒙古话,就轻易地相信了我?”
想不到他正色回答:“你现在虽然说不出几个句子,可是每个字的发音都很标准,我们的耳朵一听就知道。你要晓得,在母亲怀中学会的语言,有些细微的差异,别人是学不来的啊!”
——席慕蓉《母语》(节选)
【注】席慕蓉: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父母皆为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
14. 请你根据【材料一】概括如今人们对母语越来越忽视的具体表现。
15. 根据【材料二】来看,下列对于文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作者引用尼采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新颖巧妙且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B. 第②③两段作者分别从心智成长和个人修养两个角度正面论述了母语的重要性。
C. 作者全盘否定了网络语文对于学习母语的作用,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D. 作者号召我们要秉承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16. 【材料二】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 与周国平不同,【材料三】中席慕蓉是从什么角度来表达母语的重要性的?【材料三】结尾蒙文教授的话耐人寻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4 中小学生错别字连天;网络语言的充斥;滥用成语;高校弱化母语教学;家长的盲目跟风偏科。
15 C    
16. 对比论证,通过对文字极其马虎和对文字近乎洁癖的人进行对比,具体有力地论述了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或“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    
17. 材料三,席慕蓉是从母语带来的民族认同感来表达母语的重要性。
理解示例:母语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联系着该民族所有同胞的情感。无论是否长时间远在他乡,脱离了母语环境,可只要听到母语,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的,都能激发出无比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中而来的喜悦是别人不能体会的。
【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