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形势与任务,剖析中国革命的疾苦与心声,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_______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出现光明,在困难中看到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_________________,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排侧。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涵寰宇、_________________,凸现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
5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俯拾皆是         波澜壮阔         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
B.鳞次栉比         波澜壮阔         感人肺腑         通今博古
C.鳞次栉比         波诡云谲         荡气回肠         通今博古
D.俯拾皆是         波诡云谲         感人肺腑         贯通古今
5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5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
B.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
C.毛泽东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
D.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剖析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体察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
 
答案
56.A
57.C
58.B

【解析】
56.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语境是说毛泽东诗词中中国文化元素很多,应选“俯拾皆是”。
“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波诡云谲”,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根据上文提到的“中国历史”,应使用“波澜壮阔”。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因前面有“使人”,故应选用“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将古代和今天连接在一起。“通今博古”,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此处形容“毛泽东诗词”,应用“贯通古今”。
故选A。
57.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此题解答有两个要点。一是这些意象应该首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然后才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因为只能诗人先创造,读者才能借此寄寓情感,所以排除A、B;二是“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之间的正确语序,因为要先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才会便于理解,才会更易于交流,排除D。
故选C。
58.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为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A项,缺少介词导致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可在“读者”前添加介词“使”。
C项,“毛泽东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不合逻辑,应是“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
D项,“剖析”与“疾苦与心声”、“体察”与“形势与任务”搭配不当。
故选B。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