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文侯谓李克曰:“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ト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ト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①五羖:此指百里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国人称善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穷视其所不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君问相于克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D. 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克进退有据,正直敢言。他认为自己身处阙门之外,不在权力核心,没有资格参与择相大事;被文侯追问,才提出识人的方法,后又严辞驳斥翟璜。
B. 李克善于识人,荐人有法。他的“识人五法”让文侯心有所悟,相位归属得以确定;李克虽然与翟璜的关系更为亲近,但能秉公荐贤,更加难能可贵
C. 翟璜胸有正气,有君子之风。他虽因遭到不公平对待而愤愤不平,但被李克驳斥后坦承已过,自称“鄙人”,既表达内心的自责,也展现自谦的风度。
D. 尚贤是我国优良传统。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称霸诸侯;祁黄羊为国荐贤,国人称善;文侯择相,贤者为先,都成一段历史佳话,也表明贤才是国之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4. 文中李克对翟璜的责问进行了批驳,请简要说明李克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祁黄羊的话,说得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感情用事避开自己的仇人,举荐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14. 问对方,引对方反思;说为人,不偏不倚;巧对比,高下立判。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原句翻译为:以前秦穆公国家小,地方又偏僻,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其志向远大;地方虽偏僻,但行为正直。从监狱中启用百里奚,并授予大夫爵位,和他谈论了三天,把国家大事交给他。
根据文意,“秦国虽小其志大”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后一句的主语是“志”,那么前一句的主语就应该是“国”,“秦”与“国”之间应该断开,排除答案A、B;“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中有两个独立的谓语动词“爵”和“起”,所以是两个独立的句子,“起”字前应该断开,排除答案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第一个“焉”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第二个“焉”兼词,是“于之”的合音。
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第二个“其”常用于疑问句句首,此处表揣测语气,恐怕,大概。
C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向;第二个“于”是介词,到。
D项,两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他虽因遭到不公平对待而愤愤不平”表述错误。根据文中李克话“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可知,魏成子的能力确实在翟璜之上,故并不存在“翟璜遭到不公平对待”之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善哉,祁黄羊之论也,主谓倒置句,应为“祁黄羊之论善哉”,祁黄羊的话,说得真好啊;外举,举荐外人;内举,举荐自家的人;公,大公无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李克面对翟璜的责问所作的批驳大致可以分为三层。首先,设置疑问“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这是引导翟璜自己去思考,让他自己去反思,比直接批驳更有效果。然后又说“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ト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是拿魏成子和翟璜平时的为人做事作对比,所述均是事实,不褒不贬,不偏不倚。最后,以魏成子和翟璜举荐的人作对比,“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意在说明魏成子比翟璜更善于举荐人,再次让翟璜在对比中认识自己,高下立判,不言自明。通过这三种方式进行批驳,言语不多却步步紧逼,很容易的让对方就范。
参考译文:
齐景公和晏婴来鲁国,景公问孔子:“以前秦穆公国家小,地方又偏僻,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其志向远大;地方虽偏僻,但行为正直。从监狱中启用百里奚,并授予大夫爵位,和他谈论了三天,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秦国这样就是称王也可以,称霸还算小的了。”景公听了很高兴。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魏文侯对李克说:“国内混乱就想得良相。现在选择丞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怎么样呢?”李克回答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议论尊贵的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议论关系亲近的人的事。我的职务在宫门以外,不敢担当这一使命。”文侯说:“先生遇事就不要推让了。”李克说:“是君王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举荐哪些人,处于困境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穷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定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呢!”文侯说:“先生快回家吧,我的丞相已经选好了。”李克快步走出,顺路去翟璜家拜访。翟璜说:“刚刚听说君王召见先生询问丞相的人选,究竟选谁当丞相呢?”李克说:“魏成子当丞相。”翟璜愤怒地变脸说:“西河的守将,是我推举的。君王在境内最担心邺,我推荐西门豹治理。君王计划讨伐中山,我推荐乐羊。中山被攻占后,找不到合适的人镇守,我推荐先生你。君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我推荐屈侯鲋。凭耳目的所闻所见,我哪一点比不上魏成子?”李克说:“你把我举荐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做大官吗?国君询问设置丞相这一问题,我就是这样回到的。我之所以认为君王会让魏成子做丞相,是因为魏成子的俸禄千钟,十分之九用在他人身上,十分之一用在家里;所以他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被国君尊为老师。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子。你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谦恭地对他拜了两拜,说:“我翟璜,是个鄙陋无知的人,回答得不对,愿意终身做你的学生。”
(选自《史记·魏世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