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

10.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1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2.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13.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
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
14.乾隆帝时规定:“福建省的牯仔头是一种适宜航海的大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这说明当时(  )
A.中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            B.中国远洋航海技术严重落后
C.正式确立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商人无法开拓海外市场
10.【解析】回答本题,需对材料有较好理解和掌握,材料中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劣质米交租或借故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对农业冲击;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弱化或矛盾激化等。本题选D项“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答案】D
11.【解析】“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
答案】C
12.【解析】朝贡贸易主要是处于政治目的,展示了天朝威仪,故A项正确;朝贡国需要得到明朝的特许,才能来华贸易,故B项错误;各朝贡国贡期并不一致,故C项错误;政府在朝贡贸易中坚持“厚往薄来”,因此政府不以获利为目的,外国获利甚多,故D项错误。
答案】A
13.【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规模虽然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但是这一点不是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待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实质上是以行政命令干预经济,但是这种说法同样没有体现出题干设问中的限制角度,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壮大,国内资本主义萌芽也已经有所发展,清朝的这种做法阻断了中国商品经济与世界经济因素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领域的专制统治,不可能体现出对专制统治挑战的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 C
14.【解析】 材料没有说到中外贸易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仅是对一种船的限制,没有说明远洋航行水平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禁造大船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正式确立,故C项错误;由材料“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可知中国商人无法出海经商,故D项正确。
答案】D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