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上帝的保佑下我们来到了中国的领土,到达了刺桐城。这个地区,当地的人把它叫做泉州……这一年是羊年

必修二专题一单元测试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多实行计口授田制度,如齐国曾实行“均地分力”,将国家所控制的土地按“(每夫)百亩之田”分给平民耕种。据此可知,当时计口授田制度的实行(   )
A.加速了牛耕技术的推广       B.利于向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C.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D.推动了诸保国力太増
2、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记载官营手工业的《考工记》写道:凡盆、鬲、豆等陶制生活用器,若有歪斜、刮坏、破裂的,都不能拿到市场上去卖。这说明当时(   )
A.工商食官制度已被完全打破     B.官营手工业存在商品性生产
C.民间制陶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D.官营手工业要求保证质量
3、唐代,朝廷把漕运重点逐渐放在南方,漕运线路也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转变为东南、西北向,所以唐宋时期,漕运线路由东南至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线路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线路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4、据北宋学者王得臣记载:“都城(东京)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由此可知,北宋庙会(    )
A.突破了原有时空限制   B.成为新的商业中心
C.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D.与商业活动结合紧密
5、明末清初,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的民营工商业特别发达,该四镇被称为“天下四大镇”。清代前期,不少眼光长远的富户纷纷“遣子弟学工艺、佐懋迁(懋迁:贸易)”于此四镇,使这四镇成为四所巨大的“工商学院”。据此可知,当时的四大镇(    )
A.经济的辐射引领作用较为显著B.民间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宽松
C.儒学教育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D.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6、西汉时期盛行厚葬风气,当时人认为,“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面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汉诸候王富可敌国      B.两汉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日益盛行      D.受主流文化与选官制度的影响
7、汉高祖颁布的“贱商令”中有不准商人衣丝乘马、仕宦为吏的规定;汉惠帝和吕后时,不再限制商人衣丝乘马;汉文帝时实行“人粟拜爵”的方法,商人可以出钱买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商人的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   B.休养生息的政策名存实亡
C.豪强地主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恢复经济
8、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增加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了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记载了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   )
A.古代历史记述带有时代印记    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官方修史的重点是经济领域   D.江南经济发生质的变化
9、隋场帝曾令西域至洛阳商路上的各郡县迎送外商,免费供酒肉百戏,但得费远不相偿,赴外使臣更是大量无端地赠礼,赔尽钱物。这表明当时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   )
A.体现了中外地位的平等B.追求消费性贸易利润
C.服务于王朝的政治需要D.注重交易的经济效益
10、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生产组织形式B.外国经济侵略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C.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D.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11、据记载,秦在统一后将原六国的许多大工商业者迁徙到边远地区,但这些人凭借其技术、经营手段和财力又很快在当地发展起来。这说明当时( )
A. 区域间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 私营工商业仍有发展空间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有限    D. 秦朝尚未控制住全国局势
12、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牛一人耕作方式已居于主要地位,但汉代以来的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也还存留着,这种并存情况在唐及以后各朝代都存在。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 )
A. 农耕文明停滞不前    B. 农业耕作技术发展缓慢
C. 农业产量难以提高    D. 农业生产规模较为固定
13、“隋唐之际,常交戎夷,通其贸易。开元定令,载其条目。后唐复通北戎互市。此外,高丽、回鹘、黑水诸国,亦以风土所产与中国交易。”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   )
A.民族区域贸易发达        B.国家政策较为开明
D.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C.边疆经济空前繁荣
14、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佣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
A.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
C.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15、宋代初期出现了临街设邸店侵街的现象,政府屡禁不止,为此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年)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这说明宋代( )
A.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    B.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C.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D.抑商政策被迫完全废除
16、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