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当时并非所有统治者都能认识到这一变化,真正认清这个变化现实,敢于正枧现实并寻求新的出路的,是最早一批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僚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并非所有统治者都能认识到这一变化,真正认清这个变化现实,敢于正枧现实并寻求新的出路的,是最早一批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僚、驻外使节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情”“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奕圻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兵为要,练兵又以器为先。”王韬说:“当今之世,处今之世,国非闭关自大时也,以时局观之,中外通商之举,将与地球相终始矣,此时而曰徒戎攘夷, 真迂腐不通事变也……不待百年,轮车铁路将遍中国,枪炮舟车互相制造,轮机器物视为常技。”
——摘编自罗玲玲《洋务思想个时代的思想潮流》
材料二 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大体上是指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的维新思想,它的发展可以1884年中法战争为界,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中法战争以前,即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虽然与洋务思想存在某些歧异,但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思想,基本上没有超出洋务思想的范围,或者说是洋务思潮中比较激进的一派。中法战争后,它作为洋务思想的对立面而逐渐分离出来,表现了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成为康有为、 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变法改良思想的前驱。
——摘编自吴剑杰《论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分离》
材料三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评封建旧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集中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列入宪法,认为孔教是维护专制制度的,与民权、平等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李大钊认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孔教重在尊卑等级。”鲁迅的名著《狂人日记属我之节烈观》,吴虡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也都是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尖锐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危害。
——摘自张明《新文化运动散论》
(1)概括材料一中洋务派思想的共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内容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分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封建文化的积极意义。

18 
答案:1.共同内容:都认识到中国面临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奇变;在西方侵略之下,中国只有开放变革才能自强;中国自强必须采用西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思想,开启了国人民智;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政治基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
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的成果有限。
3.评述:反映了那个时代逬步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方面的思想倾向,动摇了封建文化的统治基础;把反对封建的政治制度与反对封建的伦理道德相结合,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为西方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析:1.关于内容,根据材料一“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情”、“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情’,‘’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等信息概括洋务派思想的共同内容即可。关于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是最早一批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像、驻外使节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所学知识可从新思想萌芽的影响、统治危机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法战争后,它作为洋务思想的对立面而逐渐分离出来,表现了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变法改良思想的前驱”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方面分析原因即可。
3.根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评封建旧思想具有解明的针对性,集中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列入宪法,认为孔教是维护专制制度的,与民权、平等思想是背道而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播等方面评述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