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是我国建国以来高考作文试题(部分) 1951 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是我国建国以来高考作文试题(部分)
1951 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3 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 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 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8 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60 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 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3 “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5 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 高考中断十年
1977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
1981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6 树木·森林·气候
1989 给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的高三学生的一封回信
1992 清理路旁的脏物
1993 帮同学补课要不要收报酬
1998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摘自章家仪、胡笙《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
考生任选下列一项要求作答:
(1)材料反映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对材料中建国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进行阶段划分,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理由。(说明:要求阶段划分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2.【答案】示例一:趋势:意识形态逐渐淡化。
原因:建国初期,由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树立、美苏冷战、新中国外交环境恶劣,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为了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高考作文试题意识形态色彩浓烈,话题集中在政治、外交领域。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两极格局走向解体、和平与发展渐成主流,以及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等影响、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等原因,意识形态宣传逐渐淡化,高考作文试题更关注环境保护、社会热点、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
示例二:趋势:从试题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到关注社会各方面热点的多元化趋势。
原因:建国初期,由于人民当家作主、新生政权巩固的需要、国家工业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等原因,高考作文试题将个人择业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加入世贸融入世界等原因,高考作文试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试题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多元化趋势。
示例三:阶段划分:第一阶段:1949年—1966年,第二阶段:1977年—2000年。
划分依据:①1949年—1966年,政治运动与意识形态强烈影响到高考作文试题。这一时期,由于人民当家作主、新生政权巩固的需要、国家工业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等,高考作文试题多体现这个时期的时代诉求如劳动、高考志愿、大跃进等话题。
②1977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加入世贸融入世界等原因,高考作文试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
示例四:阶段划分:第一阶段:1949年—1956年,第二阶段:1956年—1966年,第三阶段:1977年—2000年。
划分依据:①1949年—1956年,由于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生政权巩固的需要、国家工业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等原因,高考作文试题多体现这个时期的时代诉求如劳动、高考志愿等。
②1956年—1966年,由于外交环境恶化,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为了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高考作文试题意识形态色彩浓烈,话题集中在政治、外交领域。
③1977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加入世贸融入世界等原因,高考作文试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
解析】(1)首先根据作文题目指出变化趋势,从试题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到关注社会各个方面的多元化趋势,试题形式由封闭到开放;其次从历史角度说明这种变化趋势,结合建国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来说明。
(2)首先划分阶段,课依据中国现代史的阶段划分,分为1949—1956年、1956—1966年、1977—2000年三个阶段,或者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其次结合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进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或进行小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