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3 月 3 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我国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 年 3 月 13 日,联合国发布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目前,42%的陆地无脊椎动物、34%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和 25%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濒临灭绝,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材料二:
2020 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会决定:全面禁和惩治非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三:
2020 年 3 月 3 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我国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写一篇讲稿,以“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在班会上讲。
②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广大网民参与“向野味说‘不’!”的主题公益活动。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
    写作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命题通过特定场景与任务的设置,引领学生积极投身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活动,展现新一代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球治理、生命关、法制意识、健康生活等问题,体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共同体的弘大主题。任务指令设置有所创新,突出应用性写作能力考查。命题立意高远,情景真实,任务典型,旨在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在引导一线充分理解和尊重国家考试防套作和防宿构的决心。
命题体现“立德树人”核心价值导向与学以致用导向的有机结合。试题选取了三则材料, 分别取材于联合国的最新环境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和公益日主题,以时间为序构成纵式结构,三则材料相呼应,构建了共同主题,这样的安排有明确的指示性: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共同体、保障人类健康方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试题聚焦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情境时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以全球视野,基于生命共同体的立场,从法律和自律的角度,表达对建立一种更文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公共议题的感受与思考。而尊重生命和尊重自然教育,本就应该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在文体方面,试题提出的写作任务有讲稿和倡议书两种文体,要求学生从两个任务指令中任选一个完成。讲稿和倡议书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性文体,目的在于利用文体特点对考生的制约,引导考生写出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用的文章。
    试题兼具开放性与限制性。首先,试题在立意上是开放的。材料的基本主题是“人与自然(野生动物)”,但蕴含着丰富的视角和层次,拥有众多的子题,学生可以在核心主题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形成各自所侧重的立意。比如,如何理性面对当代环境保护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冲突,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律,应发展潮流?毋庸讳言,不少人的身子进入了21 世纪,而头脑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野蛮蒙昧阶段,这种伦理、价值观的撕裂,体现在对待动物和自然的态度上,毫无敬畏,毫无怜悯,毫无节制的虐杀、虐吃和利益追逐。殊不知, 野味是食物匮乏的农耕时代遗留的习惯,随着人类进化、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 人类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走出野蛮,趋向文明,这是世界大趋势,也是世界公民的最大利益与责任。再比如,如何培养和强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和习惯, 如何履行正确的道德观念,如何积极维护公共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我们应该反思, 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法律和公共政策,还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制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普法教育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的新一代,我们要担负起责任,积极履行义务。法律和道德一样,对人们有约束的作用,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二者共同作用,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在法律和道德之下,人类的行为是不是应该有个界限? 对野生动物,食用是不被允许的,但食用之外的利用,比如说皮草皮毛行业,野生动物制品、标本,野生动物巡之类的商业活动等,这些并没有完全的禁止。人类行为应该自我限制, 划清界限。当边界清时,自然界与人相处的方式相对就和谐一些;如果人类的边界无限扩张,那自然界只能用自然律来限制、惩罚人类。又如,如何反省我们人类自己的不当行为, 如何尊重和应自然律,如何实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关注并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等,都是学生可以思考和讨论的题。我们相信,在今天疫情已成世界性大流行的背景下,每个学生对以上题都有着真切的体验和思考,都能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和子题, 自由发挥各自所长,写出具有独立思考与个性特征的文章。同时,试题在任务指令上给考生设置了必要的限制,与 2019 年全国高考Ⅱ的作文不同,这次作文题要求考生以真实而非虚拟的身份写作,考生需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在全面理解和把握材料的基础上,选取一个适切的角度或子题,正确选用文体、语体,灵活使用语言文字和各种表达手段,以符合文体特征的方式完成交际写作任务。我们希望学生的交际写作,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以法,达到言之有物、有序、有味。比如倡议书写作,由于对象的广泛性、响应者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公开性,采取何种表达方式、语体,都会对交际效果产生影响;学生的知识视野、想象力、思想深度、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差异,也决定了写出的文章层次、水平也不同,这样的限制有效地防止了套作、宿构。
     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试题在情景化上依这样的原则,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将写作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同时,试题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如,学生能否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同一个问题; 应对新的问题情境时,能否通过敏锐的察能力,发现复杂、新颖情境中的关键事实特征和有价值的新问题;能否综合运用形象的、逻辑的等方法,提出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能否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能否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进行探究;能否运用证据来分析问题的内在联系;能否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等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能否合理地反思和验证自己的新结论,确保新结论的可靠性,等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