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
A.罔不因势形    象:形象
B.尝余核舟一    贻:赠送
C.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D.其船背稍      夷:平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左臂挂念珠倚   有良田、美池、桑竹
B.启窗观         不可久居,乃记之
C.能径寸之木     其境过清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不足外人道也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B.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C.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译:(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简单的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从正面到顶部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巧程度,赞美了民间艺人的卓越才能。
B.“奇巧”二字是文眼,表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之精湛,下文对核舟的具体说明都是围绕“奇巧”展开的。
C.第2段写舱旁的小窗上刻的对联,共十六个字,既体现出雕刻者技艺精湛,更显出雕刻者暗扣核舟“大苏泛赤壁”主题的匠心独具,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D.船头部分,各有侧重地描写了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态,对苏、黄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的豁达、放旷,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清高狂傲的感觉。

模拟练
1.A 象:模拟。
2.B  A.之:代词,代左膝/助词,的。B.顺接连词。C.以:介词,用/介词,因为。D.为:是/介词,对,向。
3.D 句中“简”的解释有误。简,挑选。
4.D 船头部分的描写,写出了苏、黄的专注,佛印的闲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