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 17~21 题。(16 分)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7.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2 分)
1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欲有求.无我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翻19.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20.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
(丙)     。(4 分) 21.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4 分)


17.【答案】刘向    战国策 (2 分)
18.【答案】D(2 分)
19.【答案】(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 分)
(2)(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  且知道百姓的劳苦。(2 分)
20.【答案】(甲)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注,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2 分)(乙)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意见,去除蒙蔽。(1 分)
(丙)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1 分)
21.【答案】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的经历与齐王受蒙蔽进行类比,由小到大,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暗示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让齐王欣然领悟。(2 分)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2 分)


参考译文:
(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波去捕捞  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
(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