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卷五十六·李子通传》有翻译 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隋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据齐郡之长白山,子通归之,以武力为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时诸贼皆残忍,唯子通独行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人。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绝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初,宇文化及以隋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子通率师击之。棱南求救于沈法兴,西乞师于杜伏威,二人各以兵至,伏威屯清流,法兴保杨子,相去数十里间。子通纳言毛文深进计,募江南人为部曲,诈为法兴之兵,夜袭伏威。伏威不悟,恨法兴之侵己,又遣兵袭法兴。二人相疑,莫敢先动。子通遂得尽锐攻陷江都,陈棱奔于伏威。子通入据江都,尽虏其众,因僭即皇帝位,国称吴,建元为明政。丹阳贼帅乐伯通率众万余来降,子通拜尚书左仆射。更进击法兴于废亭,斩其仆射蒋元超,法兴弃城宵遁,遂有晋陵之地。获法兴府掾李百药,引为内史侍郎,使典文翰;以法兴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使掌礼乐。由是隋郡县及江南人士多归之。后伏威遣辅公柘攻陷丹阳,进屯溧水。子通击之,反为公柘所败。又属粮尽,子通弃江都,保于京口,江西之地尽归伏威。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东至会稽,南至千岭,西距宣城,北至太湖,尽有其地。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京师,高祖不之罪,礼赐甚厚
(选自《旧唐书·卷五十六·李子通传》,有删改)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
B.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
C.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
D.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曲,是我国古代的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文中代指军队。
B.僭,指地位在下者冒用在上者的名义、礼仪或器物等,文中指超越身份登上帝位。
C.建元,既可指每年纪历的开始,也可指开国皇帝第一次建立的年号。文中指后者。
D.礼乐,原是周代作为各级贵族政治和生活准则的制度,文中指“六艺”中的礼和乐。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子通自小贫贱,乐于助人。他早年捕鱼打猎,在乡里看到老人提着东西,一定要帮助他们,家里也没有积蓄的财产。
B.李子通勇武有力,为人仁义。他被叛军抓住而归顺其首领左相才,因为有武力而被赏识,他全力保护被叛军抓住的乡人,所以人们多愿归顺他。
C.李子通善纳下言,用兵如神。他接受毛文深的进言,招募军队,诈称沈法兴的军队,夜袭杜伏威,造成二人之间的耗斗,自己有机会占据江都。
D.李子通不计前嫌,任人唯能。他重用自己的敌人沈法兴的部下李百药和殷芋,因此隋朝地方以及江南的很多人才都愿意归顺他。
2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绝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
(2)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京师,高祖不之罪,礼赐甚厚。
 
22.C
23.D
24.B
25.(1)左才相渐渐忌妒他的才能,李子通自己离开,趁机渡过淮河,和杜伏威会合,不久被隋将来整击败。
(2)李子通被打败,形势窘迫请求投降,杜伏威抓住他押送到京城,高祖没有处罚他,(反而给他的)赏赐很优厚。

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