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两则材料中,孔子和孟子对解读《诗》都有自己的见解,请比较二者的异同点。(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材料二: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句上》)
21.材料一中“礼后乎”说明了礼仪和仁义的内在关系,即                       。子夏与孔子的对话体现了师生之间口口口口的教学原则。(2分)
22.两则材料中,孔子和孟子对解读《诗》都有自己的见解,请比较二者的异同点。(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6分)
①                    ,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论语》)
②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③                ,与山间之明月,               _,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④齐人未尝赂秦,              ,何哉?(苏洵《六国论》)
⑤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1.礼以仁义为基础(按内在关系及教材注释,如果写成“先仁后礼"不给分)
教学相长(互教互学)
22.①相同点:二者都不拘泥于《诗》文辞的本身,而是挖掘其背后(深层)的意义。(2分)②不同点:孔子更加注重《诗》的教育功能,常用《诗》中的文辞来打比方教育自己的弟子。孟子则更注重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解读时更加注重自身感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2分)
材料二译文:解读《诗》的人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23.①礼乐不兴       则民无所错手足
②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③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④终继五国迁灭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