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人学。”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学是人学。”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今天的“人”,不仅同“类”,而且同“村”。所以,文学在关怀单个人的时候,归根结底是在关怀整个人类。现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区域地都“互联”到一起,人类的命运也就更加密切地融为一体。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尚书·尧典》记载:“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是说国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周易》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这里明确勾画出万国安定团结、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图景。《礼记》认为圣人乃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吕氏春秋》认为“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并逐步形成“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观念。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力图建构起一个人人各得其所、共享发展、友好相处的美好社会。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这可以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渊源,同时推进文学创作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开展文学创作,可以让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
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斯芬克斯之谜寓意无穷,深藏着“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蕴,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巴尔扎克深刻地批判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探索着现代文明的走向,他的小说对人类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庞大而又奇特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情世俗,揭示了人被物化的历史悲剧。“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重视人的价值,鲁迅创作的重心就是主张“立人为本”。进入新世纪,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进行大胆的设想:当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人类文明将如何生存?刘慈欣痴迷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信仰、信念、理想和追求。
(摘编自郝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观照文学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如今“互联”的时代,文学既关怀单个人的命运和处境,又关怀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处境。
B.具有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的文学经典,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C.世界文学经典的创作者关注人类的命运,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
D.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解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以及它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
B.第二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归纳论证、引用论证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
C.作者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证明了世界文学经典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D.文章采用对照结构论证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西方文化中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就会和中国一样孕育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B.高科技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密切,新时代文学创作开始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方针。
C.能否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地球人只要建构成坚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使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也不必担心。
 
1.D 【解析】D项,“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无中生有,原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重视人的价值,鲁迅创作的重心就是主张‘立人为本’”,并没有说“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故选D。
2.D 【解析】D项,“采用对照结构”错误,原文第一段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第二段写“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第三段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第四段写“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可见并没有采用“对照结构”。故选D。
3.B 【解析】A项,“如果……就会……”的表达太绝对,也没有体现出西方没有“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原文说“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他的小说对人类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可见西方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
C项,“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错,原文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但是不能认为“能否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项,“只要……”的表达太绝对,也夸大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原文说“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进行大胆的设想:当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人类文明将如何生存?刘慈欣痴迷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文中举《三体》为例,是为了论证刘慈欣“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