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__________,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的父亲习惯__________,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__________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__________。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B.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C.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D.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浪迹天涯   隐忍不发   无懈可击   亲密无间
B. 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
C 东奔西走   忍辱负重   无懈可击   如胶似漆
D. 浪迹天涯   忍辱负重   十全十美   如胶似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B. 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C. 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D.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上文是说“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和其相比更进一层的“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这段话中心话题是说“父亲”,CD项的“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CD项;而B项逻辑顺序不对,应当是先说“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再进一步说“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排除B项。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东奔西走:形容四处奔走或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到处活动。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据语境“去成就事业”,应选“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克制忍耐而不表露出来。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语境中无“屈辱”之意,应选“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语境无“严密”之意,应选“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关系非常亲近密切,毫无隔阂。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语境强调没有隔阂,应选“亲密无间”。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语序不当,“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两句的主语都是“他”,因此“虽”应移到“他”后面。
B项,“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句式杂糅,可以删掉“产生”。
D项,中途易辙,“子女而言”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下面却开始说“中国的父亲”的事,或成分残缺,在“子女”前面加“对”;语序不当,“往往”应移到“父亲”后面。
故选C。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