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搬迁户 侯文秀 天昏昏沉沉,雨急切地下起来,很细但寒气十足。下了一阵停了,隔了一阵,又下起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最后一个搬迁户
侯文秀
天昏昏沉沉,雨急切地下起来,很细但寒气十足。下了一阵停了,隔了一阵,又下起来。
迷迷糊糊中,赵明娥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雨声又将她从浅梦中惊醒。
赵明娥躺在床上,试着挪一下脚,一股钻心的痛瞬间弥漫开来。咋办?都这个点了还是无法下地。赵明娥无助地睁大眼睛,一会儿望望屋顶,一会儿看看窗外,光线正渐渐变暗。她深深地叹了口气,暗想:王书记今天怕是不会来了。
在惨白的灯光下,赵明娥心里破天荒地盼望王书记的身影。她在心里为他找了种种借口,有可能是路上堵车,也有可能是加班,还有可能是陪家人。或许压根就不愿再来了。
赵明娥感到悲哀肚子越来越饿。在厚厚的棉被下,手脚依旧冰凉。她用力拉了拉棉被,闭上眼睛,听听是不是有脚步声传过来。可除了雨声,她什么也听不到。
赵明娥努力闭上眼睛,心想听天由命吧。
这可是祖辈留下的老房子,几辈人都住在这里。虽然房子破旧,老伴儿前年也走了,儿子外.出打工多年杳无音讯,但她觉得这里就是她的根。
可是没想到,去年村里来了个中年男人。听村主任说,他是王书记,是上面派下来的第一书记。看到她家的境况,王书记主动嘘寒问暖,并问她有什么要求。她措手不及,急忙辩解,没,没什么困难。可后来王书记还是把她定为贫困户,给她办理了低保。说她是空巢独居老人,理应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
最近,王书记告诉她,她现在住的房子很不安全,已为她申请了住房保障。只要她愿意易地搬迁,就可以早日住进去。
新房离她现在这里很远,现在住在半山腰,新房修在村西的平坝上,那里是整个村的集中安置区。
这几天王书记天天带着礼品来看她,给她讲搬迁后的种种好处。水不用担,柴不用拾,生活非常方便。可她一门心思住老房子,因为熟悉了这里的味道。就这样,王书记来了一次又一次,她都不领情,依旧坚守在这所老房子里。她纳闷,王书记不是神仙下凡,又和她非亲又非故,为什么要如此帮她?她大半辈子好强,不愿意到老了还让别人看笑话。自己有手有脚,不能去占国家的便宜。
可没料到的是,昨天去山坡.上拾柴,回来途中摔倒了,当时硬是拖着腿回了家。今天一大早醒来两条腿肿得像萝卜,动也动弹不得。关键是周围的几个邻居都早早搬到集中安置区去住了,这下有个什么情况,连个照面的人影也看不到。
赵明娥有点儿后悔,不该不听王书记的话,不该不听村主任的话,不该不听左邻右舍的劝。这可好,估计饿死在家也不会有人知道。
不知为什么,此刻王书记成了她心里的救命稻草。可今天是周末,天气又如此恶劣,一大早就开始下雨。
外面雨声更大了,夹杂着风声。风从窗户的缝隙挤进来,割在脸上像被人无情地扇了一记
耳光,生疼生疼的。
她骂自己:活该!
赵明娥绝望地闭。上了眼睛,睡吧,睡吧,就这样永远地睡过去吧。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门吱呀一声,进来一个湿漉漉的身子。一看,正是王书记。他上气不接下气,说“赵大娘,今天真不好意思,过来晚了。单位有事,临时安排加班,我一忙完就赶过来了。”
他从塑料口袋里拿出保温桶,又道:“赵大娘,还没吃饭吧?这是我爱人炖的汤。想您年纪大了,多喝点儿汤补充营养,就顺道带过来了。昨天我还去给您配了一个老年机,方便您有事随时联系我。”
说完,他用碗盛了汤,递给赵明娥。
赵明娥吃了大半,才想起问道:“王书记,你吃没?”
“吃过了,吃过了。”
一切安顿好后,王书记又匆匆冲进风雨之中。
王书记走后,赵明娥- -脸沉重。因为村主任之前曾告诉她,因为她坚持住在危房里,王书记被阳光问廉问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被化为泡影,成了媒体的追责对象。村主任还说,王书记的孩子在外地读高三,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成绩下滑了不少。几个月回来一次,关键是回来还见不到他。因为天天在村里扶贫,他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太少太少。扶贫的任务很重,除了她之外,还有八户具体负责的贫困户在等着他。
打开电视,里面正在播《第一书记》,赵明娥脑海中闪现的却是小个子、戴着眼镜、皮肤白净的王书记的模样。赵明娥内疚极了,摸起枕边的新电话拨给王书记。她听到电话那头有人问:“王书记?这阵还在吃饭。”
赵明娥哽咽着,良久,用尽所有的力量,对着电话,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说:“我要搬家!”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刻画赵明娥形象时多次运用了心理描写,如“心想听天由命吧”“就这样永远睡下去吧”等,生动地表现了她在王书记到达之前的绝望心理。
B.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小说情节前后贯通,合情合理,如前面提到买了手机,问是否吃饭,后文就有打电话的情节,有王书记正在吃饭的回答。
C.“匆匆冲进风雨之中”中的“冲”字,生动表现了王书记的年轻力壮,不惧风雨;也表现了他的工作精神,照应了他“扶贫的任务很重的说法。
D.小说多处设置了悬念,如赵明娥的脚为什么会钻心地疼痛、急风骤雨之下王书记到底会不会来,这些都引发了读者的猜测,增强了其阅读的兴趣。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并指出它在情节上的作用。(6分)
9.如果确定王书记是小说的主入公,依据有哪些? (6 分)

7.C[解析]错在“表现了王书记的年轻力壮、不惧风雨”,王书记并不年轻,他冲进风雨中并非不惧风雨,而是工作太忙。
8.①该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挤”“割"赋予风以人的动作特征,表现了风的有力和寒冷。②该句运用广比喻的手法,”像被人无情地扇了-记耳光"以比喻写出了赵明娥被风刺激到以后的疼痛的感觉,以及她痛海伤感的心理。③情节上:的作用:照应了开头的景物描写,引出了赵明娥暗骂自己的内容。(每点2分)
9.①从人物关系看,王书记是所有人物的中心。赵明娥盼望的是他,其他人谈论的是他。②从情节结构上看,虽然主要叙述对象是赵明娥,但几乎关于她的所有情节都指向了王书记。而且,小说正面描写王书记的笔墨也很多。③从写作意图看,小说旨在塑造优秀的扶贫千部形象,歌颂国家的扶贫事业,而王书记正是其中的典范。(每点2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