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上述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石构建筑,一类是木构建筑。前者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和西亚诸国;后者则主要存在于中国、朝鲜以及日本。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废墟,几千年而不灭。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它们辉煌的过去越来越勾起人们的怀念,而它们的悲剧性遭遇也越来越唤起人们的叹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反而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摘编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光明日报》2017年7月21 日)
材料二: 
这是一座战争遗迹保留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二战”名城。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一战扬名天下。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伏尔加格勒仅存一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两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五十三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台儿庄通过古城重建,在保护原有战争遗迹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到损毁的战场遗址,成了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城市。
(摘编自《昔日抗战英雄城台儿庄,今日旅游度假天堂》,新浪网2019年1月14日))
材料三: 
消失的古建筑是否可以重建,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1964年,《威尼斯宪章》在国际会议上通过决议。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中,“真实性”这条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威尼斯宪章》。因此,随着我国签署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禁止重建”开始出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文化遗产的重建已成为国际热点话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及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护部原主任乔拉 索拉先生甚至提出他要发展一种新的关于重建的理论,以取代《威尼斯宪章》“只同意原物原位归安”的原则。目前国际和国内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    
基于保护所进行的重建活动,其主要的保护对象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典型案例有丽江古城地震后、“5·12”汶川地震后和尼泊尔地震后对文物建筑的恢复重建等。二是对文化本身的保护。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波兰的华沙历史中心重建。在“二战”中,纳粹德军摧毁了这座城市,全城85%的地段被荡平。此后,波兰人民拒绝了建设现代主义首都的规划建议,凭借着战前精确的测绘图纸和照片资料,全面恢复了华沙历史中心。华沙历史中心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三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这类案例特别多,如历史街区、民族村寨、历史村镇等。基于研究进行的古建筑重建大部分是针对考古所进行的复原。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日本奈良平城宫大极殿和朱雀门的重建。日本严格按照相同材料、相同工艺重建了这两处建筑,其中朱雀门的做法更为严格地遵照原有建筑形态和做法,而大极殿则在屋顶天花部分的彩绘、门窗的做法上使用了一些当代的元素。我国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复原房址、陕西宝鸡北首岭遺址复原房址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管是因保护还是研究所进行的重建行为,都可以进行展示。因此,重建不再被定义为一种保护措施,而被视为一种展示行为归入新增加的“合理利用”。
(摘编自白海峰《遗产旅游中的古建筑重建:该不该?》,澎湃新闻网2019年3月15日)
 
4.下列不属于“古建筑重建”范围的一项是(3分)                 (   )
A.那些历历在目的石构建筑的残垣断壁 
B.保留经过战火洗礼而留下的城市遗迹 
C.由于现实发展需要而被搬迁建造的旅游资源。
D.为保障建筑群的完整性对少量被毁的建筑进行恢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废墟只有具备了宏伟的外形显示昔日的辉煌,经历足够的损毁以表明辉煌已逝才能成为古建筑遗迹。
B、台儿庄的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台儿庄也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C、尽管古建筑的重建饱受争议,但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大量事实说明了重建行为的可行性。
D、基于研究的古建筑修建强调了保持原有状态的本真性,尽量做到整旧如旧,可从客观上来讲,这种修复是很难百分之百做到的。
6.上述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4、 A(按照文中的观点“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不是所有的“废墟”都在被保护的范围)
5. B(表述有误,从材料二来看,台儿庄的重建是否与华沙的重建有一致性,文中没有交代。文中只突出了台儿庄战争遗址的恢复问题)
6.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古代建筑遗产,
材料一从废墟文化的角度谈建筑遗产的美,  材料二从合理利用的角度谈古城建筑保护与恢复的价值,   材料三从重建类型的角度谈古建筑重建的具体措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