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诗阅读(6分) 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四)古诗阅读(6分)
月下演东坡语(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13.古人常以“秋”人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人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6分)
(四)古诗阅读
13、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富有新意,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一番情状;“拖筇放脚任天真”表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洒脱的个性,三四两句,颇有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为“闲乐”,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创作背景】其中第一首看成是阅读《前赤壁赋》的体会,诗歌作于诗人晚年辞官察居以后,因而同样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封建礼教的蔑视。
解析写作此诗时,看来诗人的年事已高。何以见得?一则外出已要手杖陪伴,二则已以“闲人”自居——这就不是“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暂得宽余,而是在摆脱俗务、参透人生以后不复有所牵挂的真正闲适。同时从诗中又可知道,其时诗人身体尚健,心情不恶,故而注意到了入秋以来的景物变化,并以相当饱满的游兴于月白风清之夜任情适性,悠然出游。
诗的前两句述出游的情事,后两句抒出游的感想。前两句实写,是对“东坡语”的实践,清风明月悠然入怀,物我合一,携杖信步,其乐融融;后两句虚写,是对“东坡语”的发挥。苏轼只是泛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具体到自然景物,则认为人入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诗人汪婉则进一步认为,江山风月的主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员的更迭固然是变,而即使是同一人,也因心情之异而有所不同:心闲方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若心为俗务牵累,是不可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色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