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五)文言文阅读(15分)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偿。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许,倦而返。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舟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命抶之二十,不数日死。 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者,主政竟坐偿。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位卿贰,彼知我而故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 ,必能寡过。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lì):骂。②坐:犯罪。③抶(chì):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⑤备位卿贰:备位,指任职,古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⑦法:规范,准则,模范。此处指学习的榜样。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昔里中一富儿素慳()(2)其人骂至五里许()
(3)一主政以公差舟行()(4)必能寡过()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16.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路的内容。(3分)
(①)遇仇家欲嫁祸,( ②)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 ③)动。
17.“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划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5分)
 
14.(1)向来,一向2)表约数(3)乘船,坐船(4)过错,犯错
解析考查实词的积累。(1)素常见意思有白色; 本来的;质朴;副词。一向;向来; 根据平时积累,很快能得出正确解释。(2)根据学过课文“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很快迁移运用过来,“许”是“左右”的意思(3)(4)注意词类活用即可
15.彼知我而故置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解析考查断句的原则与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该语段要断句子的上下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句,就容易错断。积累常见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断句。
16.①富儿②仇家③之
解析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做此类题,我们要明确文言文经常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省略主语 ② 省略谓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量词 ⑤省略介词。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补出省略成分即可。
17.文中的富儿,不能洞悉仇家“欲嫁祸”之心,亦不能洞察可能招致的祸患,乞丐骂其妻子儿女时,“不胜忿”,最终落得“坐偿”的结局(主政亦是如此)。而刘公面对大骂“若不闻”体现的正是刘公的智慧他善于洞察人心,他认为对方“知我而故”一定是有所倚仗,有所谋求;他还能预判事情的后果,知道不忍或将引来祸患。
解析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注意此题是两问,一问“比较刘公与富儿的表现”,根据内容可知富儿当乞丐骂其妻子儿女时,“不胜忿”,最终落得“坐偿”的结局;刘公面对大骂“若不闻”。一问“分析刘公的智慧”,刘公善于洞察人心,他认为对方“知我而故”一定是有所倚仗,有所谋求。他还能预判事情的后果,知道不忍或将引来祸患。解答时按点答分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