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亮,字宝明,藁成人。元浙江行省掾。明师至旧馆,亮降,授中书省礼曹主事。迁济南知府。


【解析】:1).解答本题,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词语的语境意义、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句子结构,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谓语“虑”的宾语是“郊社诸祭”活动,“帝虑郊社诸祭”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根据语境可知,介宾短语“于太尉厅”应该做“望祭”的状语,意为“在太尉厅遥望而祭”,“于太尉厅望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2).“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文帝开始的”错,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3).堪比钱用壬”错,根据原文第一段“证详确,逾于用壬”可知,崔亮考查验证详细准确,超过了钱用壬。

4).参考译文:
崔亮,字宗明,藁城人。原本是浙江行省的属官。明朝军队到达旧馆,崔亮投降,被授予中书省礼曹主事职。后转任济南知府。因母亲去世还家。洪武元年冬夭,礼部尚书钱用壬请求辞职,(太祖)征聘崔亮代替钱用壬。最初,崔亮担任中书省礼曹主事时,(太祖)登基及祭祀天地、宗庙等隆重的活动都由他筹划操办,丞相李善长将(他)举荐给朝廷,(崔亮)因此出名。到(他)担任尚书职后,钱用壬先前考虑施行的一切礼仪制度,崔亮都引证了典故(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来确定钱用壬的主张。(崔亮)考查验证详细准确,超过了钱用壬洪武二年,(崔亮)建议太祖加封仁祖陵名为“英陵”,又请求行祭告的礼仪。太常博士孙吾与以汉、唐没有执行此礼为借口,加以驳斥。崔亮说:“汉光武帝加封先陵名为‘昌’,宋太祖也加封高祖陵名为‘钦’,曾祖陵名为康’,祖陵名为‘定’,父亲的陵名为‘安’,大概创业的君主尊崇他们的祖先,也尊崇他们的陵墓,既然尊崇他们的陵墓,自然应该祭告,礼本来就是因为人情而产生的。”廷臣集议认为崔亮是对的。太祖曾对崔亮说:“古代有才德的人有这样一种说法:‘看见它们(禽或兽)活着,就不忍心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如今审察祭祀用来放牲畜的地方与神坛离得太近,会让人感到心里特别不安。”崔亮于是上奏考据审察古代祭祀牲畜的礼仪,(让审察祭祀用来放牲畜的地方)远离神坛二百步。太祖非常高兴太祖考虑到祭祀天地等祭祀活动,祭坛没有屋檐遮盖,有时突然下雨会淋湿衣服。崔亮引用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在太尉厅遥望而祭,以及元《经世大典》上记载的在坛垣内外兴建房屋用以避风雨的先例,(向太祖)上奏。于是(太祖)下诏令:在祭坛南面修建宫殿,遇到下雨的时侯就遥望而祭。而主农事的各个祠堂也因崔亮的言论修建了祭祀的房屋。当时仁祖陵已经配上南北祭祀的祭祀礼仪,在郊外祭祀天地的礼仪形成以后,(太祖)又到太庙举行郊祭大典。太祖认为太阳中有黑子,怀疑是祭天不顺利所导致的,想增加祭祀天地时附祭的神灵。崔亮上奏:汉、唐代祭祀礼仪繁杂琐细,不应该效法。于是停止。太祖有一天问崔亮说:“我祭祀夭地,祭拜的位置在正中,而百官上朝依班次就位的位置却在东西两侧,这是为什么呢?”崔亮回答说:“天子祭祀夭神,从午位的台阶登上祭祀的位置,面向北面,这是报笭上天的恩情;祭祀土地神,从子位的台阶登上祭祀的位置,面向南面,这是报答大地的恩情。如果是群臣上朝参见天子,应当回避君主的面容,所以上朝下朝都从卯位台阶的位置,上朝依班次就位的位置分别排列在东西两侧,来避开君王行驶的道路,这里面(所包含)的意义不同。”崔亮(在)仓促(间)应对太祖的问答,也一定引经据典,大多数情况都像这样除去祭祀天地之外,臣子祝颂皇帝、朝廷各部门官吏向皇帝陈事议政的表奏、君臣上下朝戴的帽子穿的衣服、在宫殿上坐的绣墩等各种礼仪以及大射礼等军礼,都由崔亮酌情裁定。太祖认为异常的自然灾害关系特别重大,命令有关部门用驿站传达消息,与崔亮共同商议。洪武三年九月,(崔亮)死于官任上。
5.根据第一段“初,亮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可得出【答案】①。根据第三段“帝以日中有黑子,疑祭天不顺所致,欲增郊坛从祀之神亮执奏:汉、唐烦渎,不宜取法。乃止”可得出【答案】②。根据第四段“自郊庙祭祀外,朝贺山呼、百司笺奏、上下冠服、殿上坐墩诸仪及大射军礼,皆亮所酌定”可得出【答案】③。根据第四段“帝以灾异所系尤重,命有司驿闻,与亮议异焉”可得出【答案】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