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 朱以撒 ①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从第一段“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概括为“两个老妇人私下的交谈”;第五段“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概括为“人与旷野的无声的对话”;“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一路无语,只是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概括为“乡村孩童引路的一语无语”;第六段“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环境仍然可爱,就是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概括为“自然界中各种微小生命的浅唱低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认为是闲笔或不是闲笔均可,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看法,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是闲笔,从全文写法上是“低低的笔调”,两处“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的声浪”“在单位拔高的声调”稍显尖锐、张扬,与“低语”的笔调不完全一致来解答。认为不是闲笔,从“低语”的敛约、平和、宁静与“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的声浪”“在单位拔高的声调”形成对比,前后对比,从而突出了“低语”带给这个世界清静寥阔的美妙。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有隔岸的箫声幽咽”描写箫声,是听觉,“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描写看到的,是视觉,作者借助通感的手法,把“幽咽”声和“丝线”联系在一起,突出箫声的特点,表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运气好的时候,在古城老宅里走”时,感到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爱。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构思路和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接下来就是碰巧”一句表明这段承接上文,抓住前文“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这些低吟浅唱”,可知写的是人与人交谈时的低语写到自然环境中的浅吟低唱,是在实质声响的层面上逐步深入地表现低语的美妙。而本段“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调子越来越低,声气越来越平,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了”,所写的“低语”不是表现在声响中,而是表现在笔墨上,写出笔墨打破了它给人们的常规的体验,由实到虚,使全文对“低语”的描述更进一步,深入心灵,极大地丰富了“低语”的内涵。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文章以“低语”为题,写了对“低语”这种言说方式的怀念,通过“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可知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社会生活状态的忧虑;第五段写噪音,第六段写拔高声调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懂得运用敛约、平和的言说方式的惋惜留恋,希望现实社会多一些“委曲婉转”的话语方式;通过“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自说自笑,自问自答”,可知作者呼吁现代人应有平静和恬淡的心境,在本真的状态中调适好自己内心的渴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