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有感① 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有感
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注]①唐文宗时,宦官专权,皇帝失去权力和自由,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上表并准备起兵征讨,但朝廷处境依旧,作者有感于此而写了这首诗。②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③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在石头城杀了苏峻。④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刘从谏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引出下句。
B. 次句紧承上句,指出作为一员重臣理应与君主共忧患,“须”字强调义不容辞的责任,
C. 颔联运用典故写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之事。表达了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担忧和失望。
D. 末联借眼下的京城仍是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15. 颈联常为人津津乐道,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喻指皇帝长期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高秋”喻指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两个比喻的使用使诗歌更加含蓄,耐人寻味。②“岂有”点明这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事实,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更无”点明这是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失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表达了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担忧和失望”理解错误。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内容、手法、情感的能力。
赏析诗句首先要分析具体诗句的表达特点,是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或是抒情,等等。再结合诗句的修辞手法等来具体分析诗句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杜鹃”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3)《赤壁赋》中,苏轼和客人饮酒作乐,纵情高歌,其中描写摇桨于月光浮动的水面的美景胜境的两句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沉舟侧畔千帆过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望帝春心托杜鹃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桂棹兮兰桨    (6). 击空明兮溯流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畔、猿、棹、桨、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