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二)(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2.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3.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22. 还未展开   芳心    
23.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求同”法,即从两首诗中找出在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两个方面的共同点,可找出一些关键词进行理解。例如,“芭蕉” “海棠”,由标题“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可得出,植物的相同的状态是“还未展开”。前首诗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后首诗歌,作者劝说尚未开放的海棠“爱惜芳心”。故通过比较可得出,这两首诗均用“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运用“求异”法,即分析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具体分析时,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衬托、对比、比拟等角度分析。例如,前首诗歌,“冷烛无烟绿蜡干”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芳心犹卷怯春寒”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故首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后首诗歌,“枝间新绿一重重”采用的是衬托和对比手法,以新绿来衬托“数点红”;“芳心”“闹”等词表现了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故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理解,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故采用的是一语双关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默写(6分)
2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4)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其不可而为之》)
【答案】    (1). 谨庠序之教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5). 而御六气之辩    (6). 以游无穷者    (7). 或重于泰山    (8). 或轻于鸿毛    (9). 往者不可谏    (10). 来者犹可追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背诵默写能力。
题目要求“只选3小题”,做题时注意一定要选取自己有把握的三题,不可每题都做。默写易错的字词有:谨、申、悌、作、繁霜鬓、辩、或、鸿、谏、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