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李之往来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0.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1.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12. 翻译下面句子。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答案】9. C    10. D    11. D    
12. ①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②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却要伤害人家,(这是)不仁义的。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这里指来往的使臣”,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B. 东道主:古义“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
C.无能:没有能力。古今含义相同。
D. 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男性配偶礼貌称呼”。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文言文信息的能力。
⑥句是郑伯欲任用烛之武游说秦伯时,烛之武的一句抱怨的话,不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故排除BC。
③句是郑伯的一句自责的话,与烛之武的机智善辩无关,故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句,“何厌”做“有”的宾语,提前了,“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A.“马之千里者”为定语后置句,“千里”是“马”的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B.“是寡人之过也”为判断句。
C.“邻之厚,君之薄也”为判断句。
D.“何陋之有”为宾语前置句,“何陋”做“有”的宾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阙:毁伤、削弱、损害的意思;利: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图:考虑,谋划。
(2)因:依靠;敝:伤害;“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为判断句。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