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

22.(2021·江苏苏州)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
材料二:
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
最后,他喝到了水。
(摘编自《伊索寓言》)
材料三:
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
(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16. 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   )
A. 会挽雕弓如满月 B. 直挂云帆济沧海
C. 谁持彩练当空舞 D. 稚子敲针作钓钩
17. 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
18.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
答案】16. D    17. 答案示例:“科学”求真,追求准确性;“艺术”求美,讲究形象性:如作者关于007的实验,记录客观准确,体现了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又用“帅气”“翩翩”“审视”“叼”“跳”“拉”“扒”等词语再现它的姿态、动作,形象生动,体现了艺术性。    
18. 乌鸦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不是个例;实验证明乌鸦能解决比“喝水”更难的问题;寓言“乌鸦喝水”的形成与人们对乌鸦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材料一中对“元工具使用”的定义“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理解分析。
A.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B.意思是: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C.意思是:又是谁手持着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D.意思是: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借助工具“针”获取工具“鱼钩”,属于“元工具使用”。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艺术的气息,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融入科学的要素。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追求准确性;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是理性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性,是形象的理性感性结合的带有审美特征的。材料一的作者写“新喀鸦”,“鸦科鸟类”“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这些专业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学性;“世界上最聪明的鸟”“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翩翩飞来”“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等语句写鸟的外貌、动作、行为,体现出艺术性。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与表达。结合材料一《鸟类的天赋》“元工具使用”,材料三“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和自己的理解列出理由。如:实验证明,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人类不断熟悉乌鸦,细致观察乌鸦的形态、习性,寓言“乌鸦喝水”的寓言由此形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