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三年” ①很多事以“三年”划段,如孩子上学,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专也三年;家中老人去世


【17题详解】
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文章题目中有“三年”,文中也多次谈到“三年”,再根据结尾“‘三年’就是收获的标志牌、前进的里程碑;轻薄了‘三年’,‘三年’也是成败的分水岭、胜负的分界线”概括出中心论点:“三年”是做事成败的主要分界线。
【18题详解】
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分论点。表述形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论题)+作为事实或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此文第①段列举众多与“三年”有关的事例,引出的这一话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引出对下文论述。
【19题详解】
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三年不窥园”,这个典故是写西汉时期,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埋头学习。未曾看过园子一眼。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这里是告诉我们专心苦学终能学有所成,修成正果的道理。
“三年不目月”本义指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这里是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是不能有所成就的。
【20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做批注。其实就是对句子做赏析,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即可。
示例:“盐水里泡三年、热水里烫三年、糖水里浸三年、冰水里冻三年”,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把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突出强调了人要经历三年得出磨练才算真正成熟起来的道理。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21题详解】
考查论据的运用。论据要与文段内容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
A.“一去三年故人疏”,这则谚语是说“三年”变化之大,微妙而又复杂。与第③段“‘三年’可以让很多东西发生变化”是一致的。
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意思是做学问的人要耐下心来坐三年冷板凳,毫无怨言;文章却写得实在,没有半句浮华的空话。做学问的人要甘于寂寞,做事情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总会成功。“三年冷板凳”与第④段“要功夫深”是一致的。
C.“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则俗语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在他小时候就能大致看出来,人的一生在年幼和年少时就已经有定数了,与“很多事需要三年去形成、去验证,很多理需要三年才能看得清、想得通”是一致的,故而放在第②段合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