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调节城市的雨水径流

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调节城市的雨水径流,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在传统开发中,楼房的雨落管直接接入地下市政管网,  而微地形设计中楼房的雨落管断接,且“微地形”中的地面多设计成有一定坡度(坡度较小)的坡面。下图为“微地形”设计、竖向控制、景观园林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模式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植物蒸腾          C.大气降水           D.水分下渗
2.  “微地形”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观赏性景观             B.调节局地小气候
C.减少地表径流量             D.保扩生物多样性
3.  “微地形”中的地面多设计成有‘定坡度的坡面,主要原因是
A.加快雨水的流动速度,防止城市内涝发生
B.有效控制雨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下渗
C.保证雨水全部利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D.避免表从植被被雨水浸泡,保证成活率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海绵城市”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下渗、径流环节,A、B、C 项错误。D 项符合题意。
2. 微地形可以让雨水更好地下渗,其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排除积水和补给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可有效降低暴雨后内涝的频率和程度,C 项正确;微地形有提供观赏景观和调节局地小气候的功能,但不是核心功能,A、B 项错误;微地形虽能增加植被,但面积较小,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无太大作用,D 项错误。C 项正确。
3. 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可依靠坡度设计来将雨水流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利于下渗和植被吸收,B 项正确;地面有坡度能增加水流速度,若坡度设计不合理,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汇入市政管网的越多,更容易导致内涝发生,A 项错误;对雨水只能部分利用,不能完全利用,C 项错误;设计“微地形”就是为了有效截留雨水,下雨期间表层植被被雨水浸泡在所难免,D 项错误。故答案选 B。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