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 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 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 士阶层的声势。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 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从西汉到隋唐的一千余年间,儒家学者偏重名物制度、章句训诂,讲求的是师承家法,对 经义本身却无多少争论。反映在察举和科举的各种通经考试上,只是墨义、注疏,不允许对 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从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 到了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 自为立说。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顾(炎武)王(夫之)两先生,是讲程朱理学的。黄(宗羲)先生是讲陆王之学的。他们读 书都极博,考证都极精,而且都留意于经世致用,制行又都极谨严,和向来空疏、迂阔、猖 狂的人,刚刚一个相反。……反观国内,则朝政日非,民生日困,风俗薄恶,寇盗纵横,在 此都觉得相沿的治法,有破产的倾向。稍一深思熟虑,自知政治上、社会上都须加一个根本的改造。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6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至宋代儒家学者学术风格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宋代 政治文化的影响。(4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清初儒家学者的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5分)

28. (1)趋势:地位日趋独立;势力不断增强;由宫廷走向民间(私家学派的兴起)。(2分)原因:王室衰微,宗法 制瓦解;适应战争的需要,诸侯礼贤下士。(4分)
(2) 变化:由重视经典章句到突出经义;由强调传承到追求创新。(2分)影响:推动了理学体系的建立与完 善;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变革;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 取向:强调经世致用;倡导社会政治变革。(2分)背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凋敝,民生艰难;传统 儒学日趋僵化,脱离实际;部分士人倡导趋时变革。(3分,任答三点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